2021-04-16T11:25:50Z

路透北京4月16日 - 如何看待中国最新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周五表示,一季度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如果扣除基数因素,工业等一些指标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显示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恢复态势。

他在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经济每月谈上表示,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形势。当前全球疫情和经济复苏仍有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恢复仍不平衡,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困难,前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风险也在逐步暴露。

“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输入性影响开始显现。从国内看,经济恢复的结构性差异尚未完全消除,需求端的恢复仍然弱于供给端,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仍需巩固。”他说。

他表示,去年中国经济增速二季度转正,三四季度增速逐步回升,今年受基数效应的影响,季度经济增速会逐步放缓,而外贸强劲增长态势也面临回调压力。宏观政策要坚持稳的基调,根据形势变化进行预调微调,合理把握政策调整的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复苏。要更加注重跨周期平衡,既要应对短期问题,也要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留足政策空间。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8.3%,创1992年有纪录以来最高增速,但稍逊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19%,两年平均则增长5%。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性风险开始显现**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延续持续恢复态势,但王一鸣也提到要关注可能面临的风险挑战,包括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输入性影响开始显现,主要经济体宽松政策外溢效应对新兴市场造成冲击,使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恢复的结构性差异尚未完全消除,需求端恢复弱于供给端的态势还没有根本扭转。从供给端看,由于出口的强劲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消费和投资仍然偏弱,居民消费恢复还相对滞后,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一季度还有下降,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制造业投资多为民营企业投资,说明民营企业的投资仍然比较谨慎。”王一鸣称。

他表示,从外需来看,虽然一季度延续强劲增长态势,但外贸订单增长有所放缓,国际货运价格上升和货柜短缺带来新的制约,外贸出口持续稳定增长仍然面临压力。

此外,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一些困难,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疫情的冲击最为严重。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导致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一季度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2.8%,3月份上涨5.8%。小微企业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原材料价格上升可能挤压企业的盈利空间,加之用工成本上升,会进一步推高企业综合成本。

去年积累的就业压力转移到今年消化,今年还将面临新的就业压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预计要达到909万人,加上留学生回国就业数量大幅增长,大学生群体就业压力会相应增大。

此外,部分领域风险释放压力也在增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本付息压力增大,债券违约风险时有发生,中小金融机构存量风险处置和补充资本金压力仍然较大。

他建议对服务业特别是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服务企业,要加大政策支持。服务行业是小微企业相对集中的领域,要完善行之有效的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工具。同时还要做好风险防范和精准有序处置。

他认为,中国经济恢复要转向更多依靠内生动力,最根本的是要推进改革,特别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在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情况下,更多依靠自身的内生动力来加快经济恢复进程。”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周一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以我为主”,坚持正常货币政策、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同时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宏观政策协调,保持好宏观政策的全球领先态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