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6T05:56:10Z

路透北京4月16日 - 新冠疫情给去年一季度中国经济砸出的深坑,今年填补了,最新公布的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创下历史新高,从两年平均看仍达到了5%的较高增速,单月工业、投资、消费延续了恢复势头,显示中国经济已开始摆脱疫情影响,步入正轨。

2021年3月4日,上海,行人经过陆家嘴金融区对岸的外滩。REUTERS/Aly Song

分析人士指出,远超预期的消费增速预示其未来还有继续上升的空间,有望走出疫情冲击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政策加持下制造业投资亦可能继续改善,中国经济延续向好态势,但需警惕商品价格攀升的负面影响。

摩根资产管理(上海)环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表示,从季度环比数据看,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正轨。而3月消费数据持续改善预示,消费在今年年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他指出,尽管可能会继续定向支持中小型企业,但中国货币和财政当局的政策立场正在回归中性。国内流动性状况可能会变得更加平衡,监管层或进一步给楼市降温并控制国内杠杆。

“经济数据总体符合预期,处于复苏的上行通道,数据亮点在于制造业投资复苏和社零数据的超预期。”中海晟融经济学家张一表示,统计数据较多着墨于两年平均和环比等数据,传递出经济复苏仍待加固的信息,短期政策大幅度收紧的概率不大。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8.3%,略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19%,两年平均增长5%;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6%。据路透统计,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创1992年有纪录以来最高,去年一季度是1992年中国开始公布季度GDP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负值。

tmsnrt.rs/3n2SgO5

IMF最新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估上调到了8.4%。对此,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也表示,中国今年全年经济有望保持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是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在持续增强,消费稳步回暖、投资亦有望保持稳定恢复。

中泰证券分析师纪春华表示,一季度GDP继续保持同比较快增速,环比继续扩张,显示目前中国经济稳定复苏。但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整体还是受到去年疫情的影响,还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未来仍有修复空间。

数据公布后,中国债市早盘期现货携手释暖意,主要利率债收益率走低不足1个基点,国债期货翻红后持续小涨。中国股市沪综指下跌0.2%,同时人民币走软。

**消费加快修复**

从3月数据看,工业、投资和消费延续向好势头,在环保限产等的影响下,工业增势略微减弱,但消费增速远超预期,显示疫情对消费的冲击正在逐步消减。

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略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25%,两年平均增长2.9%。其中,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6%,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29.7%,制造业投资增29.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6%。

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34.2%,路透调查预估中值分别为17.2%和28%。一季度工业和社消同比分别增长24.5%和33.9%,两年平均增长6.8%和4.2%。

tmsnrt.rs/3mQ5iOy

tmsnrt.rs/3mSpOht

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在整体需求快速恢复过程中,确实有一些领域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包括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下降2%,也就意味着目前制造业投资的水平相当于疫情前的96%左右,说明制造业投资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随着经济整体恢复的推进,随着企业效益的好转,企业的信心会慢慢得到增强,制造业提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从未来讲,我们对制造业投资的恢复还是很有信心的。”她表示。

消费方面,刘爱华表示,总体上来看,从去年以来,消费市场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的严峻考验,消费市场呈现恢复性较快增长。从未来看,随着经济的稳步恢复,居民就业收入将继续改善,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消费能力。

中泰证券纪春华表示,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略低于预期,随着年初以来中长期贷款持续高增,预计制造业投资仍有回升空间,且进一步向高技术产业倾斜。

他指出,在去年低基数效应的作用下,3月社消同比大幅增长,高于预期,但2019年以来的平均增速仍然较低,显示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仍未完全消退,也意味着未来消费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警惕PPI价格上涨**

在大宗商品价格涨势凌厉带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攀升之下,多位分析人士提及,尽管中国经济增势良好,但也要警惕价格升势对政策的掣肘。

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表示,要保持一季度经济的增长态势,需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官方一直强调政策上不急转弯,即使不加力也不能明显收缩,政策调控的难度会比较大。

中海晟融的张一认为,全年主题是PPI价格上涨对复苏的制约。他指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在需求旺盛尤其是下半年美国地产周期起来的情况下,全球大宗商品价继续上涨不可避免,而国内碳中和政策下,供给端将继续受限。

“价格上涨传导到下游,将压制中小游制造业利润空间,而且对货币政策带来桎梏。这是未来政策选择的一个矛盾。”他说道。

统计局刘爱华周五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影响中国国内的上游行业,对下游行业的影响还没有显现出来;从供需两方面看,目前供给质量和能力在逐步改善,需求仍在恢复过程中,总体看国内上游产品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刘学智认为,政策总基调不用调整,延续稳定性,不转急弯。经济恢复后,货币政策刺激力度不用那么大,且最近价格上涨趋势明显,特别是工业产品价格,也会对货币政策带来稳物价需求,整体流动性平稳,货币趋向于略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