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外需有压力、内需仍偏弱 中国经济动能三季度放缓压力加大
路透北京4月30日 - 中国4月制造业PMI延续扩张、但步伐却超季节性放缓。从需求端看,随着疫苗普及,海外需求确有回落压力,内需恢复得也不太好,而且领先指标已经走弱,分析人士认为伴随着经济景气度减弱,三季度增长动能放缓压力将加大。
他们并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工业环比放缓、服务业继续复苏,将是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二季度GDP环比预计会加速,可能就是peaking(见顶)了,环比的角度看差不多就到高点了,或者说增速已经非常接近potential(潜在的)水平,跟趋势增长率已经很接近,未来服务业会进一步改善,但制造业有些领域已经过热,”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丁爽称。
他指出,以前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复苏不平衡,现在小的追上来了;以前服务业比较差,现在也在追上来,“走得快的经济部门已经接近potential,没必要再去超过潜在水平增长,这会带来通胀压力。政策面也不会有全面的刺激,更多是定向支持来缓解经济的不平衡。”
中国大型投行--中金日前已将中国今年全年经济增速预估从9%左右下调至8.5%左右。其自行编纂的中金经济领先指数(LEI),LEI I与LEI II一季度环比分别上升0.06和0.08,较去年四季度升幅0.22与0.33明显放缓。
“截至3月的LEI数据显示,实体经济复苏继续但斜率放缓、金融条件持续收紧,三季度经济可能承压,”中金宏观团队张文朗等在报告中称。
该团队认为,整体来看未来出口虽然环比或将放缓,但全球经济恢复的大趋势仍将拉动出口,不过从大逻辑上来说,未来一段时间工业环比放缓、服务业继续复苏将是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服务业稳步扩张是支撑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今日公布的中国4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51.1,其中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7和50.3,低于上月1.0和1.3个点,小型企业PMI为50.8,高于上月0.4个点。更侧重中小企业的财新4月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1.9,为四个月高位,表明复苏滞后的中小制造业企业经营状况正在好转。
**外需有压力,内需仍偏弱**
尽管官方制造业PMI 3月在“就地过年”等因素支撑下跳增后,4月出现回落也能够理解,而且4月指数仍在扩张区域,无需太悲观,但从基本面来看,外需确有回落压力,内需恢复得也不太好。
官方制造业PMI中生产指数环比回落1.7个点至52.2,新订单指数环比回落至52.0,新出口订单指数则从上月的51.2降至50.4。
红塔证券宏观分析师李奇霖、孙永乐在点评中指出,从历史走势上看,4月PMI下行有点超季节性;从需求端来看,内需其实恢复得不太好,新订单指数有所回落,主要是因为在大宗商品持续上涨的背景下,企业利润被侵蚀,使得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的比较慢。
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2021年一季度中国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两年平均名义增长3.9%,实际增长1.4%,实际增速依然低于2019年同期4.0个百分点。
至于海外需求,李奇霖、孙永乐认为不会很快回落,毕竟美国经济在复苏,财政货币化下居民还有消费的能力,但的确是有回落压力的,自去年11月之后新出口订单整体是回落的。
“要注意的是,去年因为疫情,商品消费的恢复明显好于服务消费,而商品消费是更利好出口的。今年像是美国等主要消费国,疫苗有望实现全民接种,这时候服务消费的恢复会好于商品消费。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口的需求可能并不会紧跟顺周期的逻辑,”他们分析称。
另外,全球经济复苏动力可能并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好,一季度美国经济表现是低于预期的;而且供给环境也不如去年--即使印度等地区再次爆发疫情,会减缓出口替代的速度,但越南、韩国等国家防疫措施做的都很好,并没有再次出现疫情,所以出口份额的回落是确定的。
这和丁爽的看法不谋而合。他也认为今年欧美方面服务消费复苏会好于商品消费,“出口去年基数已经很高了,商品消费的上升空间有限,伴随疫苗普及服务消费会起来,但受益更多的是(欧美自己)国内的经济。”
“去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是加速复苏,就像一个‘病人’在很快地恢复,但病好了之后肯定改善的状况不如以前了,毕竟现在是一个‘正常人’了,”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形象地比喻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