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4月中国制造业PMI创四个月高位 原材料涨价与输入性通胀仍是隐忧
(新增更多细节内容)
路透北京4月30日 - 与官方制造业PMI数据走势不同,中国4月财新制造业超预期升至四个月高位,产出与新订单增长表现强劲,不过,在原料短缺、物流迟缓等因素下投入品供应速度有所下降;尽管中国经济恢复动能犹在,但仍要警惕原材料价格上涨与输入性通胀成为经济持续恢复的障碍。
财新/Markit周五联合公布,4月经季节性调整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51.9,为四个月高位,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50.8和上月的50.6。
“目前制造业景气度依然维持较高水平,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动能犹在。”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称,未来关注重点仍在通胀。
他并称,价格指数上涨已持续数月,仍未见改善迹象。未来数月,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输入性通胀将制约政策发挥空间,成为经济持续恢复的主要障碍。
Markit网站刊登的新闻稿指出,4月份中国制造业增长动能回升,企业反映产出与销售皆创下四个月来最强劲增速,并因此带动用工与采购恢复扩张。新订单总量连续11个月保持增长,当月订单增速虽然温和,但已是今年以来最强劲,出口销售进一步改善是支撑因素。
制造商普遍反映市况好转,顾客需求上升,不过,受原料短缺和物流延误所影响,投入品供应继续放缓,与此同时,价格数据显示原料涨价,导致投入品价格涨幅加剧。为减轻盈利压力,制造业企业普遍上调产品出厂价格,整体加价幅度显著,成本上扬的影响被传导至顾客。
王喆指出,新冠疫情对于交通运输物流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物流交付时间大幅延长。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制造业企业采购量显著增加,采购量指数强势扩张,市场需求也消耗了大量库存,4月产成品库存指数在收缩区间内下降,与此同时,原材料库存指数保持稳定,企业缺乏主动补库意愿。
不过,制造业企业家对未来经济恢复和疫情控制仍充满信心,生产经营预期指数仍明显高于长期均值。
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稍早联合公布,4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降至51.1,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51.7和3月份的51.9。
以下为Markit网站刊登的新闻稿要点摘录:
--4月份,产出指数继续高于50临界值,显示中国制造业产出持续增长,并且增速强劲,为4个月来最高,月内产量上升的企业普遍表示原因是新接业务量增加,市况好转。供货延误率较3月份加剧,供应迟缓的原因,普遍与投入品需求激增,导致原料短缺有关,也有报告反映物流延误。
--制造业就业回升,结束了此前持续四个月的收缩态势。当月用工增速虽然轻微,但已是2013年1月后次高(仅次于2020年11月)。据反映,企业因销售增长和生产需求上升而增加人手。当月积压率较3月份轻微加剧,但整体仍算温和。
--新接业务总量连续11月保持增长,增速虽属小幅,但已较3月份加速,为今年以来最高纪录。新接出口业务量连续第二个月回升,整体增速虽然温和,但已是2020年12月后最高纪录,月内出口销售增长的企业表示,随着多个经济体从疫情中复苏,国际市场需求转强,不过也有企业反映部分出口市场上疫情卷土重来,削弱了整体增长势头。
--平均投入成本继续上扬,而且连续第二个月升幅加剧,创下2017年11月后最显著涨幅,普遍与原料涨价有关,尤其是金属(特别是钢铁)和化学品。经营成本上扬,导致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进一步上升,涨价速度虽然较3月份减缓,但仍然急剧,创下2017年9月后次高纪录。
--制造业产品平均出口价格连续第六个月上扬,升幅虽然较3月份放缓,但整体仍属可观。关于出口价格上升的原因,普遍是投入成本上扬,影响被传导至客户。
--虽然4月份产出预期指数降至3个月低点,但业界对未来一年的产出前景仍保持高度乐观,约25%企业预期未来12个月产出增长,仅3%企业预期减产。业界感到乐观,主要是因为预期疫情一旦结束,全球需求状况将会出现反弹,同时还有新产品开发等因素。
受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影响,财新制造业PMI在2020年2月曾大幅降至40.3,创2004年4月本项调查开启以来纪录最低。
中国财新传媒2015年6月底宣布获得Markit公司编制的PMI在中国的冠名权,财新中国PMI于当年8月起正式发布,更名后PMI统计方法不变。PMI高于50表示扩张,低于50则表明萎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