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在印度与中国之间走钢丝 | 亚洲 | 半岛电视台

今年,在疫情的肆虐之下,全球经济危机迫在眉睫,位于喜马拉雅地区的国家尼泊尔,还遭到了洪灾、山体滑坡等灾难的打击,此外,还因它与邻国印度在边界问题上的争议,而处于政治和外交的困境之中。这场争端加剧了现任政府的压力,并再次引发了有关尼泊尔与印度和中国关系的未来的辩论。
今年5月8日,印度在尚存争议的地区开通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位于印度与尼泊尔和中国的三路战略交点附近,已经面临国内多重政治挑战的尼泊尔总理奥利,选择对印度采取了挑衅的立场,并认为新修的这条路是对尼泊尔主权的攻击。
奥利发布了一张新地图,将尚具争议的地区划入尼泊尔境内,并迅速在议会两院获得了批准。奥利所执政的尼泊尔共产党还推动了对该国公民法的修订,这项修正案要求嫁给尼泊尔男 性的外国女性(其中大多数是印度人)需要等待7年才能入籍。
奥利的民族主义立场为他在尼泊尔民众内部赢得了他所急需的支持,但事实证明,这些支持还不足以使他许多批评他的人员保持沉默。这些批评人士长期以来一直要求奥利辞职,理由是他在危机时刻未能发挥有效的领导才能。来自印度与尼泊尔的批评者及官员都指责他利用边界争端来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以战胜他在尼泊尔共产党内的对手。
作为回应,奥利声称,他在执政党内的政治对手“正在勾结印度以将他驱逐下台”。奥利在党内的主要对手是尼泊尔前总理普什帕·卡玛尔·达哈尔(又名“普拉昌达”),认为这项指责“在政治上或外交上都不恰当”,并声称是他而非印度,正在寻找让奥利辞职的方法。
尼泊尔共产党内部的竞争无疑在加剧尼泊尔的政治危机中发挥了作用。同样,也无法否认尼泊尔的两个巨大邻国——印度与中国——在引发当地动荡中所存在的作用。
政治都是地方性的
今年5月,印度陆军司令纳拉万暗示,奥利拒绝印度道路建设的意见是受到了中国的唆使。印度的新闻媒体,特别是那些亲近执政党——印度人民党——的媒体,对奥利发动了无情的攻击,声称奥利持“亲中反印”的立场。其中一家印度频道直接警告奥利,切勿挑战印度,因为印度是你“严重依赖”的国家。
印度媒体大幅报道了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侯艳琪的活动,甚至荒谬地指责这位美艳的大使“迷住”了奥利。事实上,大使在整场危机中的表现确实很活跃,并与尼泊尔的高级政治领导人举行了多次会议。在这场争端中,中国似乎的确支持奥利,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在引导尼泊尔攻击印度。
而印度也绝不是单纯的旁观者。根据《每日先驱报》的报道,印度的高级情报官员一直在设法接近尼泊尔的高层政治人士。印度媒体对奥利的不懈攻击,更加坐实了这位现年68岁的领导人对印度的指控——奥利认为印度正在积极推翻其政府,而且在过去的几年来都是如此。多年来,印度已经成功推翻了加德满都的多个政府。
观察家们普遍认为,奥利得到了中国的支持,而印度则支持了普拉昌达。但是,几乎没有公开的证据来支持有关印度正在支持普拉昌达以取代奥利的想法。
而普拉昌达自有与奥利发生争执的理由。在2018年,奥利与普拉昌达的左翼政党宣告合并。这两位人士共同担任新成立的尼泊尔共产党的主席,而且据报道,二者同意在尼泊尔共产党的5年任期之后交换总理之位,而现在正值中期。在去年11月,有报道称普拉昌达接受了一项经过修订的协议,这项协议将交给他党派的控制权力,并同时允许 奥利继续担任国家总理。奥利似乎没有因此而停止讨价还价,而这让普拉昌达感到愤怒。
即使普拉昌达的确得到了印度的支持,这种伙伴关系也可能只是战术上的、暂时的。普拉昌达与印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早在2000年中期,印度推动了以普拉昌达主导的尼泊尔叛乱,并将之转变为一场政治斗争,同样还在2009年普拉昌达接管尼泊尔部队之后,迫使他辞去了总理之职。
值得注意的是,普拉昌达并没有打出反中国的牌,来赢得针对奥利的势力。尽管奥利支持美国千禧挑战公司(MCC)提出的尼泊尔项目——美国认为,这项协定旨在增强该国的电力供应并降低该国的运输成本,但是,普拉查达反对这一说法,并援引美国的声明,将该项目与印度太平洋地区的联系起来,在很大程度上,这项战略据称旨在遏制中国。
普拉昌达上个月在对中国共产党的讲话时,避免提及上述项目,声称任何不符合国家不结盟政策的发展援助“都不会被接受”。
印度的强硬派为中国开放
如果奥利被迫辞职,这对中国而言也并不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挫折。正如尼泊尔新闻编辑比斯瓦斯所言,尼泊尔共产党的凝聚力对中国而言,比奥利的去留更为重要。此外,由于对印度的统治地位存在根深蒂固的恐惧,即使奥利离任,尼泊尔共产党的领导仍然可能会希望中国继续扮演一个发挥平衡功能的角色。
几十年来,印度在尼泊尔扮演着一种家长式的角色,并在许多方面都起到了帮助作用。但是,印度在与这位喜马拉雅邻国打交道时,却也表现得粗鲁与不当,并通过这些国家依靠印度通道出海的事实,来发挥切断性的作用。据悉,印度是尼泊尔最大的贸易伙伴,在2017年,印度占到尼泊尔进口总量的65%,以及出口总量的57%。
印度利用连通性作为强制工具,在过去的30年中共对尼泊尔实施了3次封锁:最近一次发生在2015年那场毁灭性的地震之后。印度曾在1989年对尼泊尔实施封锁,部分原因在于对尼泊尔与中国越走越近的担忧。在中国向尼泊尔的军售不断增长的同时,印度仍然是尼泊尔主要的对外力量。
事实证明,印度最近对尼泊尔实施的封锁是一种战略上的愚蠢,此举激发了尼泊尔民众的民族主义,而这种民族主义带有反印度的压力。印度的这场封锁与中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的时间背景大致吻合,从而使中国有机会介入危机,并承诺向尼泊尔提供大量的援助与投资。
中国为扩展其国内的铁路网络建设提供了巨额的投资,使之扩展至西部和西南部的边疆地区,以扩大并重塑这些地区的经济地理优势。例如,中国推动扩大该地区的连通性,并向尼泊尔提供了另一条通往大海的替代路线。
早在2016年,中国与尼泊尔签署了一项运输协议,允许尼泊尔进入中国东部的4个海港。尽管印度的加尔各答港在距离上最接近尼泊尔,但是中国通往西藏的铁路网络,则能够提供比加尔各答时间更短、更具成本竞争力的海上通道选择。
2017年,尼泊尔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并以此举向印度明确表示,尼泊尔现在是一个拥有选择权的国家。
更多的钱和更多的问题
当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伙伴关系通常基于贷款而非捐赠,部分国家会面临着偿还贷款的压力。
在达成运输协议之后,中国与尼泊尔还在商讨建设一条将尼泊尔与中国国内运输网连接起来的铁路,该项目的预估成本为25亿美元,这对尼泊尔而言可能太昂贵了。如果该项目以贷款为基础,那么尼泊尔因该项目而获得的生产力可能难以偿还贷款,并最终将印度在该国的主导地位拱手让与中国。
与中国结盟还需要在部分“核心利益”上达成共识,而尼泊尔近期也支持中国针对香港地区出台的新国家安全法。
尼泊尔的领导人似乎都能意识到一个事实,即中国与印度这两个大国的实力。因此,即使普拉昌达能在印度的帮助和支持下上台,他也不大可能与中国闹翻。
在今后的几年内,任何领导尼泊尔的人都将面对一个只会越来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而今天,尼泊尔不仅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竞争领域,同时也将是更广泛程度上的“中美冷战”中的竞争领域。
最初一看,普拉查达反对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尼泊尔项目似乎毫无道理。在这个项目中,美国愿向尼激烈洋提供价值5亿美元的赠款而非贷款,以支持尼泊尔建设高压电线并升级道路设施。但是,部分尼泊尔人坚决认为,与印度电网相连的电线项目,可能会加剧尼泊尔对印度的依赖,并损害尼泊尔与中国迅速发展的贸易伙伴关系。
尼泊尔目前正处在艰难之中。毫无疑问,它希望获得美国的支持,但它也同样担心,这会增加印度在其国内的主导地位,因此,它希望让中国站在平衡的一边。为了获得急需的援助和保护,尼泊尔需要以某种方式,同时满足这些区域和全球超级大国的需求,因为这些超级大国都有能力并且愿意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操纵尼泊尔的内部分裂与弱点。
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之下,尼泊尔对平衡的需求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尼泊尔需要国内的政治稳定,并在国内各大势力之间达成共识,然而不幸的是,事实证明,在尼泊尔,这一切都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