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供應鏈再平衡 台積電與英特爾看法兩極
(中央社紐約2日綜合外電報導)COVID-19衝擊意外引發全球晶片短缺,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提出有必要重新平衡供應鏈;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則認為,與其改變供應鏈,美應投資於研發,培養碩、博士進半導體製造。
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爆發以來,民眾無論上班、上學甚至娛樂都窩在家,導致晶片這個舉凡汽車、智慧型手機、醫院呼吸器、甚至戰鬥機等現代裝置都必備的運作中樞,需求量暴增。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60分鐘」(60 Minutes)分別訪問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兩人對晶片供應鏈再平衡的看法不同。
目前全世界約75%晶片出自亞洲,季辛格指出,25年前美國晶片產量約占全球37%,但今日已跌至12%,任何看待供應鏈的人都會覺得這是一大問題。
季辛格認為,仰賴單一地區,尤其亞洲這樣一個難以預測的區域,存有高度風險。英特爾一直遊說美國政府協助振興美國半導體產業,效法台灣、新加坡和以色列政府提供獎勵、補貼和稅額減免。
季辛格告訴60分鐘,半導體是龐大且關鍵的產業,他們希望產業鏈能有更多是留在美國本土:看到美國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掌控自身長遠的科技未來,並避免供應鏈遭阻斷。
身為美國最大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坦言全世界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是台灣的台積電,所生產的晶片比英特爾更快、更強個3成。英特爾至少需要兩年時間才能迎頭趕上。
為尋求晶片供應鏈再平衡,季辛格大手筆耗資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動土新建兩座大型晶片製造廠,這是英特爾史上最大投資,預計這週還將宣布35億美元升級新墨西哥州的晶片廠。「60分鐘」認為季辛格的策略堪稱豪賭。
對於英特爾的做法,劉德音在台積電新竹總部接受專訪時坦言感到意外。
對於美國人該否憂心晶片多在亞洲生產一事,劉德音說能理解這樣的疑慮,但他認為晶片是否在亞洲製造不是癥結所在,因為無論在何處生產,都會因疫情產生短缺。
劉德音認為,美國應該朝加速投資研發,培養更多博、碩士進入半導體製造,而不是試圖改變供應鏈,因為轉移供應鏈不僅費用高昂,成效也不彰,且這麼做只會阻撓創新,因為人人都試著把技術留在家,而非全球合作。(譯者:蔡佳敏/核稿:陳亦偉)11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