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外長會議公報 兩次提及台灣
G7小百科
- 原為8大工業國參與,成員包括法國、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及俄羅斯,但自2014年起,俄羅斯因占領克里米亞被排除在外
- 創始於1973年的5大工業國組織,包括美國、日本、西德(現德國)、法國、英國
- 義大利於1975年加入成為6大工業國組織
- 加拿大於1976年加入,成為7大工業國組織,每年召開峰會商討國際社會面臨之主要政治和經濟問題
- 俄羅斯於1991年起參與G7峰會的部分會議,1997年至2014年曾被接納成為第8個成員國
1萬2400字的公報區分為俄羅斯、烏克蘭、中國、白俄羅斯、印度太平洋地區(The Indo-Pacific)、北韓、東海與南海(East and South China Seas)等項目,把「俄羅斯」放在首項,中國則在第6項。台灣在「中國」及「東海與南海」項目中都被提及。
公報給了「中國」項目6段篇幅,首先鼓勵身為世界強權,並在經濟與科技上有強大能力的中國,應該有建設性地參與國際體系。
公報表示,若中國能對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損失、疫情後經濟重建等全球性挑戰有所行動,不僅符合G7 利益,相信也符合中方利益。期待有機會與中國合作,提升區域與全球和平、安全與繁榮。
但公報接著話鋒一轉,批評中國人權問題。
公報呼籲中國尊重人權與基本自由,並表示深切關切新疆與西藏,尤其是維吾爾族的遭遇,還有所謂「政治再教育營」及強迫勞動等議題,表示支持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對新疆展開獨立調查。
公報也提到香港,重申G7在3月12日就香港選舉提出的聯合聲明立場,嚴正關切北京修改香港選舉法,呼籲中國尊重國際承諾與法律義務,包括「中英聯合聲明」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尊重香港的高度自治、權利與自由。
公報接著提及貿易與網路,嚴正關切中國侵害自由與公平經貿的行為,表示將合作改善全球經濟適應力(global economic resilience),以因應中國「獨斷且脅迫性的經濟政策及行動」,並鼓勵中國信守維護網路和平的承諾,避免侵犯網路智財權。
公報在「中國」項目的最後一段提及台灣,表示為強化國際組織合作,G7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論壇及世界衛生大會(WHA)。國際社會將能從所有夥伴的經驗中獲益,包括台灣成功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的經驗。
G7外長會議公報在「東海與南海」項目中表示,G7嚴正關切東海與南海情勢,「我們重視台灣海峽和平及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據信這是G7首次公開提及台海議題。
公報並表示:「我們重申,強烈反對可能升高緊張及破壞區域穩定的任何片面行動。」
英國「天空新聞網」報導,雖然G7在公報中對中國與俄羅斯措辭強烈,但缺少具體行動。
英國外相拉布(Dominic Raab)表示:「我認為與其憤怒行動,(中國)更需要的是自省,需要看著鏡子,理解他們必須考慮到越來越多的意見,理解他們必須遵守基本國際法規。」(編輯:馮昭)11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