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為寫論文當騎手 揭平台大數據控制勞工
(中央社台北11日電)一名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將當外送平台騎手的經歷寫成論文,指外送平台如同牢籠,剝削騎手並削弱自主性,同時藉由收集與分析騎手的數據,控制勞動秩序。這篇論文近日引發中國社會關注。
根據相關公開資料,這篇引起討論的論文名為「『數字控制』下的勞動秩序—外賣騎手的勞動控制研究」,於2020年年底,刊登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主持的一級專業學術期刊「社會學研究」。作者是目前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雅博士後研究員陳龍,這篇論文是他過去在就讀博士期間發表的論文。
根據陳龍接受搜狐新聞旗下的媒體極晝工作室訪談時,提到這篇論文的研究結果時指出,「平台與零工經濟就是一個牢籠,他(勞動者)不可能在勞動力市場上佔據主導權,而大數據的壟斷把騎手壓榨到人類極限,成為了剝削騎手的幫兇。」
據報導,陳龍博士論文研究的核心主題是「資本如何控制勞動者,而勞動者又是如何反抗的」,為了完成博士論文,陳龍在2018年的時候加入了北京中關村的一家外賣騎手團隊,花了5個半月時間進行田野調查,每天送外賣,體驗騎手的勞動過程。
陳龍觀察,企業藉由平台系統默默蒐集騎手的接單情形、行車紀錄,藉由大數據分析騎手的數據,並將數據結果做為控制騎手的工具,使勞動秩序成為可能。「數字(數位)控制不僅削弱騎手的反抗意願,蠶食著他們發揮自主性的空間,還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對自身的管理過程中。」
陳龍說,企業藉由對控制權的重新分配,讓企業本身從這個控制過程中隱身,讓騎手遍尋不著,卻又能達到實質管理的目的。
他指出,管理一般是分成3個方面,第一是「指導」、第二是「評估」、第三是「獎懲」。過去這3項都是由老闆決定,然而在外送平台產業,「老闆」的角色消失了,對於騎手的指導(派單)是由系統負責,評估(好壞評)是由消費者負責,獎懲又回到系統的手上。
陳龍提到,騎手即便有不滿,也不知道找誰發洩,因為老闆到底是誰,騎手已經找不到了,甚至有可能發洩錯了地方。「我當時就發現很多騎手是在真情實感地罵手機系統,覺得問題都是這個系統造成的。」
據他觀察,在這樣的數位管理之下,平台公司看似放棄對騎手的直接控制,但實際上則淡化了平台公司作為雇主的責任,勞資衝突也被轉嫁到系統與消費者之間,彷彿不再是公司本身必須負責。
陳龍坦言,在2018年撰寫這篇論文時,認為換工作可能是一種騎手反抗(數位控制)的方式,但現在已經不這麼認為了,因為所有人都在做平台,都是零工經濟,「你自以為走出一個牢籠,實際可能是進入一個新的牢籠。但沒辦法,因為很多騎手自身的條件就決定了,他不可能在勞動力市場上占據主導權」。
他認為,「(改變)很難。除非是平台想改變,或者是政府出台相關的政策,不然的話沒有辦法。」(編輯:吳柏緯/翟思嘉)11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