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23日電)中國半導體業再傳爛尾,投資規模達人民幣598億元(約新台幣2600億)的濟南泉芯,4 月起停發薪資,工程陸續停擺,其中有180名是台籍工程師。泉芯與已被接管的武漢弘芯背後操盤人相同。

濟南泉芯可能爛尾的消息,最早由中國的半導體新聞網站集微網於20日的揭露。

報導說,泉芯400多名員工中,有180名是從台灣挖角的台籍工程師,其平均月薪在人民幣5萬至10萬元之間。

報導中引述泉芯的員工透露,「公司處境艱難,4月起已開始停發薪資,逼迫員工離職」,報導另引述在周邊其他專案施工的承包商觀察,「這個專案建設期間多次更換工程總包,這在建築行業十分罕見,顯然該項目長期存在著巨大風險」。

報導提到,近年中國掀起一波「晶片熱」,加大投入半導體業發展的資金。濟南泉芯便在這樣的風潮之下,受到濟南政府的支持與禮遇。

據公開資訊,泉芯成立於2019年1月底,三大股東分別為逸芯積體電路(珠海)有限公司、濟南高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濟南產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後兩者均隸屬濟南國資委。

報導引這項專案環評報告指出,泉芯當時誇下海口將建設12奈米廠,年產48萬片晶圓和2400件光罩。而在濟南政府大力協助之下,廠區於2019年第一季開始動工。但如今工程停擺、計畫遣散員工,加上日前訂購了大量設備並已支付約17億元的訂金,都成了濟南政府的燙手山芋。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指出,這17億的設備中包含3台艾司摩爾(ASML)的光刻機。目前所有訂購的設備尚未完成交付,如果泉芯無法支付尾款而毀約,設備商將從訂金中扣除約17%的違約金。

在關注泉芯爛尾事件的同時,報導揭露,泉芯與日前爛尾的千億半導體專案武漢弘芯,背後的操盤手都是化名為「曹山」的安徽典創電子董事長鮑恩保。而處置兩家公司的手法如出一轍,泉芯恐怕步上弘芯的後塵。

鮑恩保為了給弘芯和泉芯組建核心團隊,頻繁往返於大陸和台灣之間。他接受集微網採訪時強調,「由於核心團隊台籍偏多,且競業限制協議期內不便進行工商登記,因此只能通過勞動合同約定,待企業正常運轉並產生利潤之後,再給競業協議期滿的台籍骨幹分配股權。」

鮑恩保說,由於和弘芯高層的路線不同,2018年11 月便離開了弘芯,並將部分核心人員帶往濟南,參與成立泉芯。至於停止支付薪資一事,則強調並非資金鏈斷裂,目前帳上仍有6至7億元存款。

不過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泉芯被列為山東的重點專案,但截至今年3月間,3大股東中,有國資背景的濟南高控集團、濟南產發集團已砸了逾5億元人民幣,但鮑恩保控制的逸芯出資金額仍是「0」,與當時武漢弘芯的手法如出一轍。

報導中同時提及武漢弘芯的最新情形,武漢政府於去年11月正式接管弘芯,今年2月遣散所有員工後,便開始「調整體質」。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資訊系統的資訊,武漢弘芯於5月11日正式更名為「武漢新工現代製造有限公司」,公司高層由具有國資背景的「武漢新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擔任,經營範圍仍為半導體製造,大型積體電路生產、封裝、測試及相關服務等。(編輯:吳柏緯/張淑伶)11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