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26日電)對武漢肺炎輕症有療效的「清冠一號」,其中所使用的中藥材黃芩是要角,花蓮區農改場肩負保種任務,場長杜麗華說,「我們準備好了」,待中央一聲令下即可量產。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升溫,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和臨床中醫師共同研發中藥複方「清冠一號」(NRICM 101),配方包含板藍根、魚腥草及黃芩等10種中藥材,去年經三軍總醫院、長庚紀念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與彰化基督教醫院臨床證實有療效。

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長杜麗華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表示,「清冠一號」所使用的10種中藥材中,黃芩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種;花蓮農改場對中草藥的栽培技術、保種耗費相當心力,希望在未來中草藥發光路上盡一分心力。

花蓮農改場研究員張同吳說,黃芩為藥材,因為在使用上受到限制,農民無銷售管道,所以多以契作方式栽種。目前花蓮農民約種了3.5公頃。未來若有需要,已做好準備,將由農民合作社、產銷班擴大種植。

種植黃芩需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有助於根系生長;每年3月是種植期,8、9月時即可採收,10公頃可量產數噸,花蓮農改場還輔導農友有機種植,讓品質更佳、更穩定安全。

張同吳說,黃芩具有清熱解毒功效,近幾年曾開發商品應用,製作出毛小孩擦皮膚的藥品。此次因疫情肆虐,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利用黃芩針對細胞激素做免疫調控,以古早的方劑加減內容、調整配方,找出本土可種的藥材,研發出能治療武漢肺炎輕症的「清冠一號」。

不過張同吳也提醒民眾,千萬不要隨意食用中藥材,否則可能因藥性副作用而傷身。雖「清冠一號」已有廠商獲衛福部核發臨時藥品許可證生產,有茶包方式沖泡,也有錠劑形式,但這是處方藥,是用於醫師治療而非民眾一般的保養。(編輯:方沛清)1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