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3T04:16:47.448Z
英国《泰晤士报》引述官方数据报导,英国放宽英国海外国民护照(BNO)后,至今申请人数已经超越3.5万人,每周平均逾3千人申请。

(德国之声中文网) 根据《南华早报》,香港龄记出版公司发给全市教师的修订后的通识教育课本草案,其中描述英国对香港的统治是一种 「违反国际公约的占领」。教材中还将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描述为北京「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此前,教科书中只用「移交」来描述这一事件。

报道提到,教师们认为,这些修订是对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进行广泛改革的一部分,可能会缩小课堂上讨论香港历史的空间。一位有十多年经验的教育工作者说 :「如果这是香港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唯一叙事,我们将来可能只能触及这唯一的视角。」

香港原本的通识教育是在2009年推出,旨在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但在2019年的反政府抗议活动中,亲北京的政治人物指责通识教育使香港年轻人变得激进。

龄记出版公司开发的教材5月10日被送到学校,让教师为9月开始的中四学生备课,届时这个经过全面改革的科目将改名为「公民与社会发展」,更加强调爱国主义、国家发展和守法。

出版商最近一直在向学校分发新教材,但根据去年通过的改革,所有教材都必须经过教育局的审核。教育局的一位发言人说,龄记的书还没有被审查,与出版商关于审查安排的讨论正在进行。她补充说:「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材应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香港与国家的关系」。

英「治」vs.英「据」

《南华早报》报道,龄记的版本说,中国政府「从未承认清朝与英国之间不公平条约的效力」。还说「在回归前的100多年里,英国对香港的治理是一种占据行为,违反了国际公约」,该书称:「中国不承认不平等条约,也从未放弃过对香港领土的主权。」

根据报道,香港曾为英国所治主要是由于两个条约。第一次是英国女王和中国皇帝在1842年批准了《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随后根据1860年《北京公约》英国再控制九龙半岛。1898年,根据99年的租约增加了新界。

报道引用一位资深通识教育教师说,他以前从未在学校教科书中看到过英国 「占据(香港)违反了国际公约」的说法,这与许多香港人的理解不同。

他说:「很多人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英国非法占领香港的说法应该占上风。学生们也可能会质疑这个话题是否作为政治宣传的目的,以及教师是否在帮助促进这种宣传。」

类似的话题在过去几年不断传出争议,2018年,港府礼宾处编辑了网站上的用语,删除了「主权移交 」的说法,而教育官员曾要求至少一本历史教科书替换用「收回 」一词来描述1997年的事件,因为香港教育局长杨润雄说中国 「一直对香港拥有主权」。

北京在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中也使用了对香港「收回 」的说法,而英国则说「交还」(restore)香港给中国。

教材中的《香港国安法》

根据《南华早报》,除了详细说明北京实施的国安法所列举的四种罪行,即分裂、颠覆、恐怖主义和与外国势力勾结,教材还强调了个人保护国家安全的责任,称该法律可以 「稳定社会,改善投资和保护人权」。

与以前的自由主义研究教科书提供反对的政治观点不同,新教材没有提到公众对该法律的广泛反弹,教师们说这一变化 「并不意外」,因为教育当局以前的指导方针强调这一话题不值得讨论。

许多香港抗争者会持英国国旗,要求英国按照中英联合声明,确保香港人的基本人权得到保障。

(南华早报)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