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一周走势回顾
以下为路透中文新闻为您整理的5月10日-14日当周中国金融市场摘要:
汇市:
--人民币兑美元当周小升0.38%,这也是连续六周实现升值,年内至今累计升1.63%。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导致周初美指大幅回落,人民币急速升值,盘中创下35个月新高;但随后美国公布的通胀数据又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美指转升,人民币亦回吐部分涨幅,但整体升势未改;美国通胀压力增加料会给美元提高支持,且分红购汇季临近,人民币升幅也会受限。
公开市场操作:
--自3月以来,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已连续53个交易日维持百亿逆回购“迷你”操作,当周则净投放300亿元。相比过往曾连续多日的暂停操作,市场视此举为央行“静默期”新方式。分析人士认为,年内迄今地方债发行节奏较缓,且央行在总量层面并没有明显收紧,流动性缺口小,故央行无需投放额外流动性,也彰显了货币政策克制态度下的维稳基调。
不过他们亦称,5月地方债发行进一步放量,叠加受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影响,税收收入增加但同时财政支出较弱,市场流动性宽松局面可能有所收敛;但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反映出政策依然“稳”字当头,逆回购+MLF的组合仍会是未来调节流动性的主要手段,5月资金面料继续合理充裕,利率亦会保持平稳。
--中国债市当周主要现券收益率小降,其中10年国债跌幅不到3个基点(bp)。期间大宗商品价格的巨大起伏、高于预期的PPI,以及全面下滑的4月金融数据,都未能改变债市盘整走势。目前市场预计本月MLF操作不会有大的波澜,后续关注重点还是放在资金面的变化上。
票据:
--中国票据市场转贴利率当周窄幅震荡,收票和出票均比较活跃。交易员表示,虽然本周资金持续宽松支撑收票需求,不过由于出票量亦大增,因此票价整体波动幅度有限;在流动性无忧的情况下,票价仍有下行空间,不过仍需关注供需双方的博弈。
股市:
--中国股市当周探底回升,沪综指上涨2.09%。对平台经济垄断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令科技股持续承压,此外大宗商品涨势不休,通胀忧虑升温亦添谨慎情绪,周初大盘仍显疲态,沪综指周二一度跌破3,400点。
不过股市关键点位支撑依旧较为强劲,此外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淡化通胀压力的影响,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应对大宗商品上涨的影响,周五主要工业品期价暴跌,一定程度缓和了市场对通胀的担忧,股市当日亦明显向暖。
短期内基本面和政策面仍较为平稳,不过4月金融数据全面下滑会否影响实体经济还需密切跟踪,股指短线仍难破箱体震荡局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