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1T09:47:39Z

路透上海5月21日 - 中国央行上海总部调查研究部主任吕进中最新表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引发各界普遍关注,而全球经济复苏、宽松货币环境是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从趋势看,短期需求扩张有限,供给弹性较大,阶段性供需缺口或将修复,但价格中长期上行趋势或已成型。

中国金融杂志官方公众号刊登吕进中文章并称,要采取措施抵御输入性影响,建议坚持稳健货币政策,注重进出口平衡,增强汇率弹性,人民币适当升值,抵御输入性效应。

“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消费国,国际市场价格的输入性影响不可避免,”吕进中称。

他并指出,要引导企业完善价格风险应对措施。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征,建立适合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期货等金融工具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同时研究改进CPI核算方式,反映真实通胀水平。从目前看资产价格有纳入通胀考量的必要性,建议试点测算资产价格指数,并与CPI、PPI合成计算广义通胀指数。

另外应探索优化货币政策对广义通胀指数的反应规则。还要合理引导通胀预期,防止通胀预期发散,促使市场主体形成合理和稳定的预期。

吕进中称,与以往不同,本轮疫情过后,由经济复苏与量化宽松持续导致的货币流通速度回升,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债务货币化带来的狭义通胀风险将大概率上升。另外,逆全球化的通胀效应上升,当经济脱钩、产能回归逐步强化后,各国物价将更多地由自己生产活动决定,前期全球化带来的抑制通胀效应将减弱。

他还认为,人口老龄化上升,老龄人口的需求会从物化商品向无形服务变化,也会推动通胀上行。还有,等量科技进步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改善幅度要小于制造业,随着居民消费中服务业占比的提升,科技进步的去通胀效果边际减弱,这些因素共同决定大宗商品价格中长期上行态势。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公布,4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创四个月新低,名义汇率结束三连升。也有市场人士质疑,当前通过人民币适度升值对抵御部分输入型通胀有多少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