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苹果日报老总坚哥今天白头人送黑头人
坚哥16日到《台苹》总部,与《台苹》社长陈裕鑫一同探望员工,并与多名员工合照。他表示,非常舍不得,形容这犹如“白头人送黑头人”,“以为(台苹)会长命百岁,咁我都70多岁,都谂住差唔多啦……见到同事哭成一团,感觉好难受。”他笑称,现在《台苹》纸本停刊,最难忘的是“众多位靓女同事”,又指今日见到特刊谈及《台苹》过往的报道,“依稀仍记得当时威水史”。
他又表示,会听从壹传媒集团行政总裁张剑虹的建议,日后多些回公司“压吓场”,“而家公司咁困难,尽量帮到就帮”,并寄语香港同事“可以失望,但唔好绝望”。
《台苹》第一代编采人员施先生(化名)忆述,《台苹》诞生之初即与众不同,打破台湾媒体市场传统。他指,《台苹》出现前,当地媒体除非有重大突发新闻如空难,否则报纸只会拿严肃的政治题材做A1(头版),“当时的报纸也是为政治服务,《台苹》则只要是老百姓有感觉或是不高兴的,即使是读者投诉也会拿来做A1。”
坚哥周日前往《台苹》总部,与《台苹》纸本作最后道别。
施先生举例,投诉版也是《台苹》首创,其他媒体根本不会管读者的投诉,“《台苹》最吸引的是会直接解决民众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哪怕是小事情”。他最引以为傲的,是《台苹》不论什么题材,只要是事实和有新闻价值便敢报道,“即使会惹广告商不高兴也不理会”。
对于纸本停刊,施先生心情矛盾,“经营环境不好,去年已有传闻会停印”,加上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备受香港政府打压及囚禁,所以同事对停印也心中有数,“只是上周五(14日)宣布停印太突然,还要是3日后便出最后一份,实在太急”,很多同事也难以接受,过去两天,不时也有人痛哭,“反而今天(周日)气氛没早两天那么low(低落),大家都想把最后一份纸本做到最好,可能工作完了后才忍不住大哭”。
据他所知,受停刊影响的326人中,大部份是印刷的同事,而受影响的编采人员中,则以资深者占多,十分可惜。他不甘地说,高层作出重大决定时未有与前线商量,“像订阅制便毁掉了《台苹》的PV(点阅率),原本每日有逾3,000万PV,最差时跌剩600万”,即使最终取消订阅制,但大量读者已改投其他数码媒体,“现在PV只回升至约1,000万,怎拿广告?”
施先生又指,台湾其他纸媒售价只要10元新台币,较《台苹》便宜一半外,还不时做市场推广,例如抽奖来催谷销路,但《台苹》却未有跟随且未有起色。他对于彻底改变台湾媒体生态的《台苹》,在这样的情况下结束十分难过。
另一名在《台苹》及台湾《壹周刊》前后任职超过15年的阿英(化名),虽也受这波裁员潮影响,但经常需要与香港同事合作的他,更关心《港苹》的处境,反过来给港人打气,“看到香港这两年情势变化之大,过去香港为傲的自由开放,现今成为随意被政权落人刑责的罪状,实在是感慨万千,所以,心里一直都觉得,还能做什么就该做什么。”
《台苹》资深员工Lulu(化名)形容在《台苹》18年的岁月“非常珍贵”,又指台湾没有一个像黎智英般的老板,完全不干涉任何新闻,“impossible,never and ever,这个(老板)是不会再有的了”。
《台苹》大陆新闻中心前副主任、现任《镜周刊》文化组副总编辑李志德表示,《台苹》是台湾绝无仅有以媒体为主业的传媒集团,相信后无来者。
他表示,《台苹》无论是处理岛内政治新闻以及大陆新闻,报道手法和切入点在当年也很具颠覆性。李志德解释,《台苹》有别当时的三大报,处理中国新闻时并非政治立场先行,不会因意识形态无视大陆的新闻,也不会狭隘地只看重两岸关系,会把大陆“当成完整国家来看待”,政治、经济、社会到文化,全面的报道中国新闻,与“统派或独派无关”,对台湾媒体产生了潜而默化的影响。
李志德指出,过去台湾的三大报政治色彩鲜明,“黎智英带来非常务实的风格……有不蓝不绿的风格,面对政治人物或有政治权力的人的时候,它是非常自觉、很清楚站在监督的立场。”
《台苹》2003年创刊,以读者利益兴趣出发选材和有别台湾传统的报道手法,创下当地报业史多个先河,例如把每日发行量印在头版、有重大事件时出版号外等。《台苹》18年来创下每日销售份数最多和退报份数最少排行榜前3名成绩。2012年1月15日,头条“689万票vs.609票 马英九连任”,销量71万9,604份,成为台湾每日销售份数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