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台美TIFA會議30日上午以視訊登場,台美雙方預計就智慧財產權、數位貿易、藥品醫材、貿易便捷化、法規透明化、投資、供應鏈、非市場經濟、金融服務、環保及勞工權利等11項議題展開對話。中央社記者鄭傑文攝 110年6月30日
第11屆台美TIFA會議30日上午以視訊登場,台美雙方預計就智慧財產權、數位貿易、藥品醫材、貿易便捷化、法規透明化、投資、供應鏈、非市場經濟、金融服務、環保及勞工權利等11項議題展開對話。中央社記者鄭傑文攝 110年6月30日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30日電)睽違5年的台美TIFA會議今天復談,會中達成多項共識,也奠定推進洽談雙邊貿易協定(BTA)的基礎,是台美關係的一大進展,以下五大關鍵議題,帶讀者一次了解TIFA的重要意義。

一、TIFA復談成果

兩大主軸:如何深化雙邊關係、協助疫後復甦。

雙方共識重點:

1、台美關係密切,未來不會只透過一年一度的TIFA會議進行溝通,將就不同項目成立工作小組,全年度就個別議題展開討論。雙方同意在TIFA 下成立新勞工小組。

2、台灣在會中表達簽署雙邊貿易協定(BTA)意願,美方對此表示了解,也相當希望雙方朝深化、提升關係上努力。

3、承諾強化互動解決貿易問題,包括美豬美牛業者所面臨的市場准入壁壘。

4、支持致力強化重要供應鏈的安全及韌性。

5、台灣提出疫苗授權代工想法,美方釋出善意,允諾繼續往下討論。

二、TIFA是什麼?

台美自1994年簽署「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TIFA)後,迄今已召開11次台美TIFA會議,是台美雙方目前最重要雙邊經貿高層諮商管道,對台美雙邊經貿關係的發展,具有重要指標意義。

第1屆TIFA會議於1995年召開,其後會議分別於1997、1998年、2004年、2006年、2007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舉行,以及今天舉行的第11屆會議。

很多人會把TIFA和自由貿易協定(FTA)混為一談,但TIFA基本上只是一個雙方對話的平台,討論雙方共同關切議題,以堆積木的方式,逐步消除雙邊的貿易障礙、推動貿易及投資合作。

三、 TIFA層級

歷屆TIFA會議輪流在華府、台北舉行,自2004年起,台美雙方協議將TIFA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局長、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助理貿易代表層級,提高為次長級對話。

2016年由時任經濟部次長、兼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王美花與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副貿易代表何禮曼(Robert Holleyman)共同主持會議。

今年TIFA會議因疫情影響,改採線上會議,台灣由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主談,美方因副貿易代表懸缺,改由助理貿易代表麥卡廷(Terrence J. McCartin)率美方各單位與談。

四、TIFA與FTA/BTA有什麼不同?

如上所述,TIFA只是平台,雙方藉此對話,以堆積木方式處理經貿議題。

BTA則是雙邊貿易協定,屬於自由貿易協定(FTA)的一種。事實上,國際間簽署貿易協定的名稱多元,除FTA、BTA外,還有經濟夥伴協定(EPA)、經濟合作協定(ECA)等,採取包括降低彼此關稅、減少其他規費,目的都是排除彼此進行自由貿易的障礙,互相開放市場,具有高標準、高品質、整體性等特質。

台灣即希望透過TIFA等管道,逐步推動和美國簽訂BTA。

五、 TIFA召開曾數度受阻,為什麼?

2008年至2012年期間,台美TIFA會議因美國牛肉進口議題而停開,直至2012年9月台灣公布牛肉萊克多巴胺最大殘留容許量(MRL)標準,讓美牛逐漸恢復往年進口量,才促成2013年第7屆會議復談,但中間已中斷5 年多。

但台灣對美豬美牛的進口限制,仍被美方視為貿易障礙,近幾年談判主責單位USTR對於制度化召開會議態度較為消極,2016年開完第10屆會議後就停擺。

台灣於今年起進一步放寬含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以及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半年後,政務委員兼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6月10日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首度召開視訊會議,確立重啟TIFA會談。(編輯:林淑媛)11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