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as Becker
2021-06-01T15:18:51.322Z

(德国之声中文网)总共大约两百万人提出了申请,最后有122人入选。从六月一日起,他们将每月获得1200欧元的酬劳,这是一项学术研究,目的是考察无条件基本收入对人的影响。

参与者不须证明自己的经济状况,也无需承担任何义务,是否去参加其他工作也由他们本人自行决定。该项目的网页上写道:“参与者只须在三年调研期间填写七个问卷。”

另有1380人也会每隔六个月填写一次问卷,但他们不会得到每月一千二百欧元的无条件基本收入,而只能得到一次性的补偿。参与者都是随机挑选的。

项目资金来自大约15万笔私人捐助,收取每月一千两百欧元“薪水”的人不须纳税。也就是说每一个参与者最终都会获得总计43200欧元的款项,项目主办方将为此支出520万欧元。该项目是柏林一家公益组织发起的。

不切实际的梦想?

这家名为“我的无条件基本收入”的公益组织相信,如果每个人都能获得无条件基本收入,当今社会的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该组织认为,如果人没有了挣钱糊口的生存压力,那他就会变得更自由、更幸福以及更有创造力。

这种乌托邦式的想法是否经得起现实生活的考验,正是此次学术调研的目的。德国经济研究所的舒普( Jürgen Schupp)是此次调研的学术负责人。他表示,这个项目是要搞清楚,“这些人拿到这笔收入后,是会花出去呢?还是会存起来。他们会辞职呢?还是会减少工作量? 他们会不会更加关注公益,会不会变得更乐善好施?”

“无条件基本收入”试验的学术负责人舒普:金钱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

  舒普对德国之声表示,所有这一切都可以从这次大规模试验中找到答案。就连参与者心理状况的变化,都会通过毛发检测得到确认,也许有了基本收入,他们的心理压力会变小一些。

意识形态的鸿沟

有关无条件基本收入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多年,相关的讨论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其核心问题是,如果人没有了生存压力,他会主动去做事情吗? 很多反对者认为,无条件基本收入是左翼人士空幻的乌托邦,助长了人们好吃懒做的思想。

然而支持者却认为,无条件基本收入是解决当今及未来很多社会问题的宝典:无论是幼儿教育,邻里互助,或者老年护理,没有了金钱压力,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做这些工作。而且这也是一种更加面向未来的社会模式,因为随着数码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很多传统的工作岗位未来将不复存在。

德国经济研究所的舒普希望,通过此次试验也能就无条件基本收入对创新力和创业精神的影响找到答案。这两点也是批评者反对无条件收入的最主要论据。舒普说:“得到无条件基本收入后,当事人在做决策时也许会变得更勇敢,他或许会独立创业或者换其他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以及贝佐斯这类著名企业家,他们都是在没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开始创业的。

本次试点项目的主题是:“我们想知道真相”。“我的基本收入”协会的布赫迈耶尔( Michael Bohmeyer)坦承,他完全没有把握试验会得出怎样的结论。他在协会网站上的一段视频中说:“试点项目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可能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也许无条件基本收入根本不会产生我们想象的那些效果。”

至于三年试验期结束后,有关无条件基本收入的讨论是否又会被蒙上意识形态的色彩,现在还是一个问号。不过,现在就已经有人对试点项目本身提出了批评。他们的观点是:三年为限的试验时间不足以判断一个人终身获得无条件收入时的行为变化。

试点项目发起人布赫迈耶尔:我们想知道真相。

各大政党不予表态 而一些重大问题却是试点项目无法提供答案的:比如,人人都拥有无条件基本收入的情况下,市场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可供支配的金钱是不是会变得更少?要让无条件基本收入制度运转起来,税务支出将会变得多高等等?

项目负责人舒普说:“我们的调研当然无法给所有的问题都提供答案。但我最关心的问题是,钱会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术问题,迄今为止,这方面还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学术调研。”

不过,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过一些相关的试验。芬兰曾围绕就业市场进行过无条件基本收入试验,但可惜试验结果并不明朗。加拿大就此展开的一次大规模试验,由于资金问题,启动不久就被政府叫停。

在德国,无条件基本收入的想法也一直未能获得政界的支持。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大型政党为这一理念公开站台。 本次为期三年的试验结束之后,相关组织还将就无条件基本收入项目展开两项调研。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