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隽
2021-06-05T07:48:33.124Z
港人在伦敦悼念六四死者现场

(德国之声中文网)倫敦週五晚(4 日)先後有兩場悼念六四活動,頭場在李斯特廣場,之後一眾港人移師至中國大使館外的集會。由於英國仍維持部分社交限制措施,出席民眾都戴上口罩防疫。縱使沒有高唱自由花,但參與者叫喊口號,舉起手上燭光照遍英倫街頭,以證維園燭光不滅。

大會在中國大使館的對街掛起”毋忘六四”的標語,並邀請嘉賓逐一發言,當中包括獲英國批出難民庇護的羅冠聰。當年曾以學聯常委身份參與六四維園集會,如今身處異地的他指,縱使港府打壓禁止港人在維園點起燭光,市民以手機亮燈照遍整個城市,證明香港人在自己崗位做事,為信念爭一口氣,呼籲在英港人也秉持信念。「要對得住所有在監獄、或在香港面對壓迫、受苦的人,最對得住就是要守住我們僅有的自由,我們要在新的國度創造新的歷史、新的回憶。」

羅冠聰现身港人在伦敦举办的悼念六四32周年纪念活动

流亡民運人士王超華籲港人堅持信念

發言的也包括八九民運人士王超華,她當年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學運期間擔任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會常委,以及與中央政府之學生對話團成員,至當年6月3日因過勞而撤離廣場送院。六四後,王被北京列入通輯學生名單,及後获香港黃雀行動營救,前赴美國。

居於美國加州的王超華,今年因為疫情留在倫敦參與六四晚會。她接受訪問時形容今日大批港人移居英國情況,令她回想自己當年流亡的體會,有感對不起留守的人。「那些天安門母親,他們家庭破碎、站出來以後受到更大壓力,每年都是這樣,而我在外面。但那些無名的、上千人仍然在等待審判,如果其中有一、兩個是你朋友,你會怎樣?」

她續說:「 第一、二年,你會覺得非常挫敗,你會覺得是對你的一個挑戰,你是不是有對正義的信仰,是不是願意守護自己對人道的信仰,你願意的話,就要堅持。」

出席者大多為BNO簽證移英港人

往年曾被批評行禮如儀的維園燭光晚會,如今卻成禁忌,身在英國的港人更把握自由站出來,當中不少是一家老小、申請BNO簽證近期移居英國的港人,因此集會參與人數較往年多,部分人更從曼徹斯特、伯明翰到場出席。

半年前移居倫敦的伍先生,與妻兒及其他親戚一同參與集會。他表示,自小就有跟父母在香港出席六四維園晚會,斷斷續續參與十多年,眼見新聞上遠方的家鄉失去集會自由,身在海外更有責任傳承。「香港如此下去,我估三年內所有反對聲音都消失,面目全非,所以身在英國要盡做,行禮如儀都要做。」

同樣是以BNO簽證移民英國的陳太,與丈夫及14歲大的女兒,過去多年都在香港參與六四晚會,即使如今身在倫敦,也預先記好日子,帶備蠟燭作每年的行常悼念。她坦言,香港人在打壓下仍心不死上街悼念,令人感動,「所以我們在安全的地方要堅持,若果這樣都不出席,就真是枉為人。」

集會期間,有兩名身穿全身黑衣的人士焚燒一面中國國旗

剛以LOTR(酌情入境 Leave Outside the Rules)入境英國一個月的譚小姐指,因為珍惜自由而繼續出來發聲,「要跟香港人說,我們不是放棄香港,參加集會是支持香港。」而從伯明翰乘坐兩個多小時火車到倫敦的張小姐(化名)則稱,六四事件的確在三十二年前曾發生過,不能磨滅,既然香港未能如常集會,海外港人要延續。但她也擔心在國安法下的紅線難以觸摸,即使在英國參與集會也有所顧忌。

集會期間,有兩名身穿全身黑衣的人士焚燒一面中國國旗,並高叫口號。亦有示威者走到中國大使館門外高舉港獨旗幟。期間有數名警員在場戒備,但未有行動。

相关图集:这些年,香港台湾是这样紀念六四的

一周年纪念:1990年6月4日,香港民众首次走上街头,纪念天安门大屠杀一周年。这一年起,香港支联会每年组织大规模悼念活动。由于1989年民主运动在中国大陆是禁忌话题,香港逐渐成为各类与六四有关的追思活动的中心。
维园烛光:自1990年以来,每年6月4日晚,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都举行烛光晚会,悼念六四死难者,表达自由民主诉求。参加人数少则数万人,多则十多万人(据组织方支联会数字,一般高于警方公布数字),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六四纪念活动。(2015年资料图片)
天安门的故人:2013年,台北民众举行烛光晚会,纪念六四,声援狱中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刘晓波是89民运代表人物之一、与周舵、高新、侯德健一同被成为“天安门四君子"。
遥望台北:2019年,六四30周年之际,台北举办了专题纪念活动。此前还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前放置了由台湾艺术家雪克(Shake)搭建的充气“坦克人”艺术装置,亲历六四的王丹、周锋锁等民运人士到场参与。
两岸三地成唯一:台湾的六四纪念活动,规模和历史远远不及香港,但近年来开始得到更多关注。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仍有三千多人参加了在台北的烛光悼念晚会。由于这一年香港和澳门都以防疫为由禁止六四集会,台湾成为两岸三地唯一可以纪念六四的地方。
六四纪念馆:香港六四纪念馆2012年起临时设址九龙,先后迁至城市大学和尖沙咀,在物色新馆址过程中屡遭挫折,被迫多次关闭。2018年支联会在旺角购买房产作为新址,2019年4月重新开馆。2021年4月休馆翻新后,5月底重新开放,但数日后被当局以“证照不全”为由再度关闭。
国殇之柱:2019年六四30周年之际,香港大学生清洗丹麦艺术家高智活(Jens Galschiøt)的作品“国殇之柱”。它曾在香港各间大学巡回展出,现矗立在香港大学黄克竞楼平台。传统上,支联会每年都会派人在六四前夕洗刷该雕塑。
疫情下的追思:新冠疫情下的2020年,因有防疫限聚令,当局31年来首次未批准维园六四集会。但仍有数万港人来到维多利亚公园燃烛默哀。
再度遭禁:2021年,香港当局再度禁止六四纪念晚会。一年前香港国安法生效后,香港社会的言论、集会自由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同时,澳门的民间六四纪念活动也连续第二年遭禁。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