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8T03:01:59.559Z
中国外长王毅6月7日向东盟国家喊话,说要「共同弘扬亚洲价值」,也引发中美在东南亚区域角力的更多想象。

(德国之声中文网) 根据中国官媒,中国-东盟外长会周二(6月8日 )会讨论疫情后旅游业的复苏和其他经济交流,并强调未来协调抗疫的可能,也会谈到创建「疫苗护照」,允许各国间自由通行的可行性。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预计也将在会议期间分别与东盟每一位外长会面。

目前还不清楚缅甸问题是否会被搬上檯面,王毅7日强调,「共同敦促各国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避免单边制裁和不当介入」。他说:「中方支持东盟为妥善处理缅国内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共同鼓励缅各方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开展政治对话,重启民主转型进程。」

媒体持续关注缅甸安全部队残酷镇压抗议民众,据独立的政治犯援助协会称,截至6月4日,已有845人在镇压中被杀。图为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4月24日赴印尼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会面的画面。

东盟国家的算盘

北京一直试图在东南亚国家联盟的10个国家中发挥影响力,不过南海争议使得这种合作蒙上一层阴影,像是菲律宾多次抱怨中国船只停泊在其声称拥有的礁石上,马来西亚也抗议据称有16架中国军机侵入其领空,称该事件「严重威胁到国家主权和飞行安全」。然而,中国的经济和外交力量终究使东盟无法就与中国有争议事项形成统一立场,美联社提到,中国会透过盟友,像是柬埔寨施加影响力,左右东盟事务。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影响力有多大,根据王毅7日公布的数据,过去30年,双方贸易额从不足80亿美元跃升到6846亿美元,增长80余倍。双向投资累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双方年度人员往来2019年度已超过6500万人次,每周有近4500架航班往返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双方互派留学生超过20万,结成了200多对友好城市。

王毅也坦言,与东盟各国难免有分歧,「邻居之间难免磕磕碰碰」,但希望「积极扩大双边关系合作面,做大合作蛋糕,扩大共同利益,努力推动形成超越分歧、走向共赢的互动模式」。

他强调,中国会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证明了中国和东盟国家有能力将双方存在的矛盾转化为合作,体现了双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共同意愿」。

美国介入区域角力

美国在南海持续透过海军「自由航行」表达对这个区域的关切,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力表示担忧,特别对区域安全和民主发展的影响。中国则称美国在东南亚的海军才是对区域安全的最大威胁,

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 (Wendy Sherman)在6月1日与柬埔寨首相洪森的会晤中谈到中国在里姆海军基地建造新设施的问题,并敦促柬埔寨领导层保持独立和平衡的外交政策,「以维护柬埔寨人民的最佳利益」。

(美联社等)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