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T09:17:42.877Z
中国与东盟就南海议题在大方向上达成共识,但仍存在分歧

(德国之声中文网) 中国与东盟昨天(8日)在重庆举行的外长会发表共同声明,会上聚焦南海议题,强调「逐步恢复『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以及「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影响和平稳定的活动,并根据1982年的《公约》解决争端。

新加坡《海峡时报》引述消息人士称,声明在会后隔天才发布,是因为东盟国家在南海议题上的用字有分歧。报导指出,菲律宾曾要求在声明中加入更有力的措辞,但遭到拒绝。該人士稱,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和一些东盟小国」,他指的是柬埔寨和老挝。

声明中重申《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体现了各方依照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互信和信心的集体承诺。并指出各国官员机会透过视频针对《南海行为准则》进行会议。

菲律宾亚太大学政治经济学助理教授罗宾(Robin Michael Garcia)向德国之声表示,有关《南海行为准则》的谈话已经存在很长时间,至少该议题仍在讨论议程上。他认为,中国在南海议题的强势态度应该会持续,因为在习近平领导下,中国更积极宣称在南海的主权。

至于在菲律宾社会,大众对总统杜特尔特在南海问题上的处理越来越不认同。他对德国之声说:「菲律宾大选将在一年后举行,杜特尔特应该会指定一名接班人竞选,而涉及中国的问题会是选举中的焦点之一。」

越南外交部会后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一场单独会谈中,官员们同意「以适当方式」恢复有关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印尼外长蕾特诺·马尔苏迪(Retno Lestari Priansari Marsudi)则在会后对媒体说,东盟和中国「必须立即」继续就行为准则举行磋商,并表示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抗击新冠肺炎。

台湾智库中经院东南亚国家协会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向德国之声分析,由于疫情关系,这两年及未来几年,中国与东盟的合作重点,将放在经贸与抗疫合作上。她说:「南海议题等摩擦仍将存在,但冲突的程度与机率都会降低。」

她指出,东盟多个国家近期发生新一波疫情,对中国疫苗的需求更加迫切,并举例越南越南政府最近就改变先前拒绝中国疫苗的立场,将向中国、俄罗斯等采购疫苗。但她强调,「整体来说,东协国家人民对于中国疫苗的态度仍然欠缺信心,不愿施打的情形很多」。

东盟与中国共同声明中未提及缅甸情势,只称「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淡化缅甸议题

共同声明中并未提到缅甸情势,只提及「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新加坡尤索夫伊萨前高级研究所研究员黎良福表示,虽然缅甸问题迫在眉睫,但这是纪念亚细安和中国建立对话关系30年的特别会议,是为凸显整体关系是正面积极的。

他补充说:「这并不意味东盟淡化对缅甸的关注... 没有其他国际组织有资格与缅甸军政府交涉,因为(缅军)不把东盟视为威胁。」

湄公河与中国水库

特别外长会的隔天,在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日本经济新闻》记者就今年5月底,湄公河的水位又急剧下降,遭批评是中方大坝放水大幅减少所致提问,发言人赵立坚称,「中方高度重视下游国家关切,并克服自身困难,应下游国家请求提供应急补水,帮助下游应对旱情」。

他并未回答是否是中国大坝所致,只强调「湄公河有2700多公里长,支流密布,各国水利水电设施众多,其水量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日本经济新闻》今年1月曾报导,自去年年底以来,泰国政府对耗资20亿美元的Sanakham大坝提出了异议,该水坝由中国大唐集团开发,预计2028年投入发电。

泰国称指控老挝与中国提出不实数据,并单忧该大坝对边境的环境产生潜在影响,也担心大坝将改变湄公河的水流,未来将难以管理湄公河深水河道的边界。

中国与东盟6月7日举行建立对话三十周年特别外长会

美国在东盟角色

中国东方智库研究员浦江发表评论称,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管控分歧和避免争端激化方面是做得好的,也因此让美国等域外势力的图谋无法得逞,并称美国是「东南亚和平稳定的搅局者」。

美国在南海持续透过海军「自由航行」表达对该区域的关切,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力表示担忧,特别对区域安全和民主发展的影响。

中国则称美国在东南亚的海军才是对区域安全的最大威胁,中国与东盟举行特别外长会前,美国副国务卿温迪·谢尔曼(Wendy Ruth Sherman)先后访问印尼、柬埔寨、泰国三个东盟国家,是拜登政府上任后,首位访问东盟国家的国务院高级官员。

由于柬埔寨将在2022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中国《国防时报》分析称,谢尔曼此访自然是可以先做「铺垫」,而这几年来中国和柬埔寨之间的关系让美国感到不安。

相关图集:中国南海“微整形”工程 效果清晰可见

接近完工:2016年6月28日拍摄的卫星图像显示,中国在存在主权争议的永暑礁(Fiery Cross Riff)修建的一条3000米长的飞机跑道修建已经进入尾声。理论上,该跑道足以满足空客A380机型的起降。与7个月之前的卫星图像比较,中国在南中国海人工岛屿的建造速度惊人。
岛上设施:这张卫星图片是2015年11月拍摄的,人们可以看到岛上正在进行建造工程。据悉,岛屿上已经设有一个直升机停机坪,一个300米长的码头,还有面积大到足以停靠军队油轮的海港。
赤瓜礁:中国在争议海域填的首个海造地工程之一就是在赤瓜礁(South Johnson Reef)进行的。赤瓜礁由中国实际控制。这张最近拍摄的图片可以看到,岛上北端一座雷达塔的修建接近完工。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下属机构亚洲海事透明倡议(AMTI)表示,岛屿中心位置可能修建了一座大型的多层军事基地。
军事基地?:从2016年年初,在斯普拉特利群岛(Spratly Islands,中国称为南沙群岛)之内的美济礁(Mischief Reef)附近,中国也开始大兴土木。专家推测,美济礁未来可能会成为中方的海军军事基地。
飞速建设:南熏礁(Gaven-Riff)的人工岛工程始于2014年,施工速度很快,已经填海造出11.4万平方米土地。对比2014年3月的左图和2014年8月的右图,一座人工新岛赫然成形。
防空塔:根据亚洲海事透明倡议,自2003年起,中国就在南熏礁部署了军力。专家们表示,岛上主广场上似乎建立一个防空塔。
如何造岛:扩张岛礁的基本流程是从海底疏浚砂石,倒在浅滩上,砂会聚集至高水位线以上,之前岸床或者岛礁的位置就被隐藏起来。然后用推土机等工具将砂子弄平。建造完想要的土地面积后,岛屿周边工人要建立壁垒,防止侵蚀和风暴潮。之后就开始建造各种设施。
“沙土长城”:中国对南中国海上约90%的区域提出领土要求,而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国也对这块资源丰富的水域提出主权要求。南中国海是重要的世界贸易航运通道,每年都有价值约5万亿美元的货物经由该海域运往全球各地。中国的填海造地被美国军方称为“沙土长城”工程,美国对建造人工岛屿的意图表示严重关切。北京认为,其对南中国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美国的担忧:华盛顿担心,中国在南中国海地区军事层面的努力会削弱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和经济力量。美国考虑派遣美国军机和军舰进入南中国海新造岛礁12海里内海域。华盛顿一再向北京和其他在争议海域进行填海的国家结束工程,但北京对此表示拒绝。
生态影响:菲律宾政府表示,中国的人工造岛活动对南中国海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不可逆转的广泛破坏”。并且,珊瑚礁系统因此遭到破坏,导致周边沿海国家每年蒙受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综合报导)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