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芯片荒、“双碳”目标何时清晰正让中国汽车厂商忧心忡忡
路透北京6月18日 - 融合5G、智能、物联的新能源汽车前景一片看好,只是一直持续的芯片荒以及中国明确了“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实行路径和目标何时清晰正让中国汽车厂商忧虑不已,因为这与汽车行业未来的的技术标准如何确定息息相关。
周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上,电力驱动、智能网联、低碳出行是全球汽车产业三大主攻方向。受惠于14亿人的庞大国内消费市场,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更是风景独好,但面对关键技术等诸多长短期的难题,汽车厂商普遍呼吁中国应在技术研发等领域给予财政政策的支持,并在监管上采取审慎包容的态度。
“芯片确实面临很大挑战,去年95%都是来自国外,我们估计受10%影响,很多企业都受影响。芯片应用研发确实让人很头大,靠一家去弄也不现实。”来自南方一家著名汽车厂家的高层称。
他认为,国家对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支持的政策要稳定持续,现在中央出一个政策,各地地方再加码,让汽车企业很头疼。此外,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的路径和规划也要清晰,要让车企早做准备。
曾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的苗圩亦在同一场合提到,基于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前车之鉴,要做好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及早谋划自主可控的芯片和操作系统。
“我国汽车产业需要拥有自己的统一的操作系统;在芯片‘荒’危机之后,我国汽车产业需要建立自主可控的车规级芯片产业体系。”苗圩称。
全球第三大电子代工厂商伟创力本月就警告指出,全球芯片短缺局面将至少再持续一年。芯片短缺扰乱了汽车业,并威胁到消费科技产品的供应。
伟创力的这个预测是对芯片短缺危机最为悲观的预测之一。芯片危机正在迫使汽车和消费电子公司重新审视他们的全球供应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此前提到,芯片供应问题对企业生产的影响逐月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加大企业成本压力,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对出口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对于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继续保持审慎乐观。
**汽车行业期待政策支持,双碳目标落实亦早不宜迟**
不可否认,当汽车与住房仍是中国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时,如何刺激需求及制定支持行业自身发展的政策无疑影响重大。尤其是大数据时代,当5G与智能汽车相融合,如何共享大数据及鼓励汽车在技术研发上投入更多,显然更需要政策的支持。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就表示,要以电力驱动、智能网联、低碳出行为突破口,带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以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他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亟需进一步提升战略定位,加大支持力度,实现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关键环节自立自强。政策上应持续支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建议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订后补贴时代的支持政策,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保持对公交、物流、出租、公务等公共服务使用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的财税支持;尽快制定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系统政策。
而前述来自南方的汽车高层亦建议,在智能化时代,应建立国家牵头的数据应用中心,包括地图智能驾驶等,让大家数据共享,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亦在论坛上透露,今年华为终端设备将会全面升级到鸿蒙操作系统,预计到年底,整体规模将超过两亿。
事实上,经过二十年研发和示范推广,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销售量、保有量均居全球首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在两院院士大会和“科协十大”上把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作为高端产业发展的新突破。这也意味着中国新能源车发展将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就预计,从当前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来看,加之双碳目标的驱动,政府会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预计未来五年电动车产销增速将保持在40%以上,到2025年新车占比将突破20%,或达到更高水平。
尽管前景光明,但现实的问题亦不容回避。同时出席论坛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指出,客观地看,中国品牌汽车的性能、品质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品牌溢价和盈利能力与合资品牌相比依然有不小差距,近年来市场份额也出现了一定下降。希望未来抓好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变革机遇,加大创新投入,加快转型步伐。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当中仍然存在关键技术创新、标准法规完善、政策环境优化、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不足的问题,需要花大力气推动解决。”郭守刚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