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推出雲端檔案 疫苗知識多到看不完
(中央社網站)台大醫院推出「COVID-19疫苗 知識就是力量」的雲端檔案,整理了疫苗常見疑問、疫苗簡介、特殊族群及罕見的不良反應,資料詳盡而且權威,其中專供民眾參考的問答,解答了包括接種疫苗會不會變成「萬磁王」的問題,也破除了腺病毒載體疫苗會嵌入人體細胞並發癌症的迷思。
除了疫苗施打Q&A,這個每5分鐘自動更新的檔案詳盡介紹各種疫苗與禁忌症,還有疫苗的副作用與接種不良反應等資訊。
疫苗施打Q&A回答的問題包括:
Q:打完疫苗後注射的手臂很痛,我該怎麼辦?
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見的疫苗副作用。手臂請盡量放鬆並保持活動,避免僵硬。也可以輕微冰敷,等到消腫後(約1~2天),改為間歇性溫敷。如果真的非常疼痛,合併發燒,紅腫範圍持續擴大,可以諮詢醫師。
Q:怎樣的人比較會發生疫苗誘發的血栓呢?
目前因全球發生個案數太少無明確的風險因子,且主要發生於AZ及J&J。一開始認為年輕人、女性較易產生血栓,但可能起因於早期施打疫苗群體主要也是年輕、女性為主而造成偏差,後來男性案例較多可能因女性施打減少。目前粗估血栓約為每十萬人中0.79至3.77人(跟一張統一發票中三獎、四獎的機率差不多),而感染COVID住院中發現靜脈血栓約為3-20%。
Q:打完COVID疫苗要隔多久可以捐血?
AZ要間隔14天; Pfizer, Moderna不須間隔。
Q:我對某些食物/藥物過敏,可不可以打疫苗?
基本上可以施打,除非是對前一劑施打的COVID疫苗或已知的疫苗內容物產生過敏反應,但若您有任何疑慮或過敏性休克病史,建議與醫師討論諮詢。若最後決定接受疫苗注射,建議注射後確實觀察30分鐘。
若曾經對核磁共振顯影劑、電腦斷層顯影劑或以下藥物(Niflec、Depo-Medrol、Depo-Provera、Micera、Neulasta、Herceptin...)產生過敏反應,應告知醫師,或許可建議施打非Moderna疫苗。11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