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隊/郭婞淳舉重翻轉人生 長滿厚繭雙手撐起一片天
記者/盧太城、龍柏安 攝影/吳家昇 編輯/吳協昌
來自後山單親家庭的舉重女將郭婞淳憑著雙手,為自己和台灣體壇撐起一片天,長滿厚繭的雙手,幫她翻轉了世界,這面東京奧運金牌,也讓世界看到台灣。
練的是剛猛的舉重,但郭婞淳卻彈得一手好琴;她兒時生活困苦,卻懂得樂善好施,不僅每年自掏腰包贊助台東的學弟妹經費與裝備,更在2016年斥資百萬購買了一台救護車,捐贈澎湖馬公惠民醫院,也讓她博得「舉重女神」的封號。
性格開朗、樂觀的郭婞淳,身世其實坎坷,她出生後就沒見過父親,且出生時因胎位不正、臍帶繞頸,在媽媽的肚子裡折騰了十幾個小時才出來,而倖存下來的阿美族女孩,才有了名為婞淳的她。
由於家境不寬裕,郭婞淳的母親得四處打零工,小時候她是外婆帶大的,國中時甚至還住過工寮,也住過不少親戚家,甚至曾和和阿姨、外婆、表弟擠在一間小套房裡,「那時只有一張床和電視,連桌子都沒有,我就趴在地上寫功課。」
流著阿美族血液的郭婞淳從小就有原住民運動細胞,但她的運動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因為籃球曾是她最喜愛的運動,卻因球隊解散而被迫放棄。
國中時郭婞淳參加田徑隊,在400公尺接力時她又發生掉棒的致命失誤,沒想到隔天參加沒有訓練過的舉重,卻讓她成功拿下獎牌,生命也有了180度的轉變。
國中2年級參加全國青年盃舉重比賽,參加的量級是48公斤級,但郭婞淳在比賽前是48.8公斤,於是教練叫她跑步,接著將車子冷氣關掉,叫郭婞淳在車內穿雨衣包棉被。
所幸比賽前過磅體重順利降到47.99公斤,讓她壓線過關參賽,還拿下第2名,這也是她的首面全國獎牌,「0.8公斤的汗打開郭婞淳的舉重之路」。
2010年她參加亞洲青年舉重錦標賽,這也是她首次國際比賽,獲得挺舉和總和第2名,緊接著同年8月參加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獲得總和銀牌,「一舉成名」,被當時的教練蒲雅玲譽為「是一位會用肢體,更會用腦的選手,未來將大放光芒」。
2014年仁川亞運前夕,郭婞淳在訓練時大腿遭槓鈴壓傷,右大腿肌肉斷裂70%,剎那間,雙腳不能動,浮過腦海的是:「亞運完了、該怎辦」;但當她坐上救護車時卻忽然感到開心,「終於可以休息了」。
在教練的鼓勵下,郭婞淳重拾信心,天性樂觀的她也想通:「除雙腿不能動,其他地方還可以練習」。於是她回到訓練館、繼續備戰,那一年她沒有拿下獎牌,但她完成醫生眼中的「不可能任務」,這也成了她邁向世界顛峰的起點。
這次受傷也讓她體會,「有多少次的成功,背後就有更多的挫折」,就像金字塔,從失敗到抱持正面心態,最後累積經驗。
受傷後郭婞淳彷彿浴火重生,自2016年開始,亞洲舉重錦標賽她只要參賽,金牌從未落入其他人手裡,2019年她在泰國舉辦的世界舉重錦標賽生涯第4度拿下總和金牌,在女子59公斤量級,她是最耀眼的巨星。
郭婞淳未滿20歲獎盃已超過50面,從2010年至2021 東奧,參加過約30次國際比賽,總獎盃數已超過90個,且包括奧運、亞運、世錦賽、亞錦賽與世大運都留下她金牌身影,也完成舉重「金滿貫」的壯舉。
郭婞淳家境清寒,這幾年郭媽媽已經搬了4次房子,她最珍貴、不能忘記的家當就是郭婞淳的獎牌,換新住的地方,郭媽媽一定首先將「婞淳」的獎盃、獎牌擺好。
「累不死,獎盃就是我的」郭婞淳靠著雙手,為自己和台灣體壇舉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