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5T14:47:03.589Z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7月5日发布公告,宣布将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实施网络安全审查,期间这三个平台停止新用户注册。

就在三天前的7月2日,被广泛使用的"滴滴出行"也同样遭到了网络安全审查,并且在稍后遭到了下架处理。

这也是去年6月中国《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生效以来,中国网信办首次公开实施的安全审查。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平台所属的企业,都在最近一个月内刚刚在美国证券市场挂牌上市。

目前,遭到网络安全审查的企业都表示将积极配合,并确保数据安全。

"滴滴"是一款在中国市场颇受欢迎的打车软件,能够根据大数据精确匹配消费者与计程车司机的需求;满帮集团运营的"运满满""货车帮"则被认为是货运领域的"滴滴",同样通过大数据分析来精确匹配货主与卡车司机的需求。"Boss直聘"则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招聘服务。

去美国上市?严加监管!

互联网平台在运用大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其数据安全问题也引发了公众乃至政府部门的担忧。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在7月4日的一篇社论中指出,滴滴出行"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这很让人担心。"滴滴出行似乎已经有能力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进行大数据分析,这对个人来说当然构成了潜在信息风险。"该文随后还将事件上升到了国家安全层面,称"互联网巨头往往在本行业走在了前头,国家不能够任由它们成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规则制定者,标准一定要掌握在国家手中,从而确保那些巨头在收集个人信息方面是克制的,遵循最小化原则。决不能让任何一家互联网巨头成为比国家掌握还详细的中国人个人信息的超级数据库,更不能给它们对那些数据的随意使用权。""尤其是像滴滴出行这样的公司,它在美国上市,其排第一第二的股东都是外国公司,国家对它的信息安全监管更需要是严格的,这既是维护个人信息安全,也是维护国家安全。"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则对中国媒体《财新》表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是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主要作用是'威慑',因而并不会随便启动、时常启动,接受网络安全审查,意味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可能有不安全的隐患。"

马云在去年10月的外滩金融峰会后,就被打入了冷宫

大数据可窥探中国政府运作规律

路透社则注意到,"滴滴"早在2015年就曾和中国官媒新华社合作,发表过一篇"大数据揭秘:高温天部委加班大比拼"的调查文章,运用大数据分析而窥探出中国各国家部委的行为举动。那篇调查文章注意到2015年夏天国土资源部、公安部加班"较狠"。路透社指出,这正好和当时国土资源部第三批巡视工作启动、"北京锋锐律师事务所案"等热点事件相吻合。锋锐案被视为是中国政府大规模打压维权律师群体的"709事件"的标志之一。"试想如果六年前的大数据汇总都能大致勾勒出国家部委的工作,那么眼下中国高度重视国家总体安全,大数据的运用与分析就显得更为重要,而如何监管获取数据的平台以及数据如何运用无疑已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不久前,牛津大学中国中心的学者马格努斯(George Magnus)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就指出,中国当局近期对包括阿里巴巴、滴滴在内的科技企业进行打压,其目的之一就是释放出一个信号:"在什么事情能被允许的问题上,党和政府才拥有真正的发言权。"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管清友则在社交媒体上撰文称,"特别是境外上市的平台型公司,建议以后平台型经济公司境外上市,都必须进行信息安全审查。信息安全,涉及国家安全。证监会和国家网信办要联动起来。"

不过,"滴滴"近期已经多次回应称,中国的用户数据绝对不会因公司在美国上市就泄露到美国。"和众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一样,滴滴国内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中国国内服务器,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