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5T05:23:44.408Z
欧盟驻中国大使鬱白强调,中国近来「咄咄逼人」的态度令欧盟「相当沮丧」。

(德国之声中文网) 《南华早报》报道,欧盟驻中国大使鬱白 (Nicolas Chapuis)周日(7月4日) 在一场北京的论坛中表示,卡关的投资协定要有进展,赖于北京扭转对欧洲议员的制裁。

他认为,双方可以像过去40年一样,即便有政治分歧,还是可以想办法克服,破解「信任赤字」。

他强调,欧洲的谈判人员认为欧中投资协定是个好协定,但原有的政治空间在中国祭出反制裁措施后被「挤压了」,要靠中国来解决现况。

鬱白说,中国的反措施缺乏相称性,所以使协定批准受阻。「中国决定针对议会成员。而在一个民主国家,你针对议会成员,你就是针对整个国家。」

他强调:「如果中国希望达成协议,中国需要修改这一政策。中国可以采取措施,落实中国在协议中做出的部分或全部承诺,不需要等待欧洲来做。」

欧盟外交官vs.中国学者

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邀请到鬱白、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Caroline Wilson)、意大利驻中国大使方澜意(Luca Ferrari)三名欧盟驻华大使,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学部主任周弘就「中欧关系:机遇与挑战」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中,欧中双方分歧明显,欧洲外交官对中国的「战狼外交」和新疆人权侵犯的指控表示不安,而中国学者则批评欧洲突然把中国当做对手的举动造成协定破局。

《南华早报》报道,鬱白认为,北京对外界批评的防卫态度,以及声称中国制度「优于」西方制度的说法,促使欧洲人产生疑问,认为中国可能在挑战其与自由民主国家关系的政治基础。

各家媒体都提到,鬱白强调,在过去18个月中,双方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政治空间已经缩小。他说:「这给我们带来的担忧是,(北京)这些态度不仅是断然的,而且变得过于咄咄逼人,令我们非常失望。」

他说:「有效的多边主义意味着所有国家,无论大小,都坐在同一张桌子上,享有同样的权利,最重要的是,以宽容和建设性的方式接受同行的审查。」

英国驻中国大使吴若兰3月份一篇文章<外国媒体憎恨中国吗>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被批评是用西方眼光傲慢看待中国事务,不过吴若兰坚持,媒体应该要发挥监督公权力的职责。

方澜意在座谈会上表示,「(欧洲)对中国的不信任感越来越强,这与意识形态和种族没有什么关系。而是更多地与经济、流行病......以及『战狼外交』有关」。吴若兰则说,人权是「基础事项」,不是地缘政治游戏。

《南华早报》引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欧盟关系周宏的说法,他认为,欧盟如此关注与中国的分歧,以至于导致花了7年时间谈判达成的协议中止。

他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很难理解『系统性竞争』的定义。我们知道我们来自不同的系统。我们设法向对方学习,以便和平共处,相互帮助。但我不明白为什么突然间我们社会制度的差异变成了一个大问题。」

欧盟跟着美国走?

小组讨论问答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前副所长江时学犀利问道:「请问诸位大使,在你们的一生当中,是否会认为欧洲会有独立的外交政策,而不是跟着美国?」

根据《北京日报》,欧盟驻华大使鬱白「斩钉截铁地」说:「欧盟采取独立的外交政策,我们是完全独立的。」并开玩笑说:「我不听华盛顿的。」

他提到,美国也不会听布鲁塞尔的,而是互相表明立场,而欧盟因为是由27个独立国家组成,「形成外交政策的共识需要时间」。

(南华早报、彭博社、北京日报)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