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回顾中共建政70年之七:中国梦
“七五”事件:2009年7月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爆发了大规模骚乱和暴力事件。起初是维吾尔人示威,后来演变成维族人和汉族等族裔之间的暴力冲突。当局出动了武装警察平息局面。北京当局称这起事件造成至少197人死亡,大多数死者为汉族。图为7月7日一位维族妇女站在全副武装的警察面前。此后,当局不断加强在当地的监控,包括设立备受争议的“再教育营”、强制安装手机监控软件等。
奥斯陆的空椅子:《零八宪章》主要起草人之一刘晓波在201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是他本人却无法亲自接受颁奖。因为在2009年年底,他已经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2017年6月,在狱中服刑的刘晓波因确诊肝癌晚期而获准保外就医,7月13日医院宣布其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病逝。他也是诺奖历史上唯一一位从获奖至辞世始终未能完全恢复人身自由的诺贝尔奖得主。
“习核心”:2012年11月举行的中共十八大上,习近平当选新一届总书记,标志着第五代领导集体正式走上历史舞台。习上台之后逐步加强最高领导人的中央集权,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正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2018年3月的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其中包括取消国家主席和副主席不得连任超过两届的限制,此举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和争议。
反腐还是政治斗争:习近平上台之后大张旗鼓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反腐运动”,誓言要大小贪官一起抓,“苍蝇老虎一起打”。下至基层干部,上至中共政治局常委,数年之内众多官员先后落马。其中最受关注的包括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图为2013年法庭宣布判处薄无期徒刑),以及前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2015年被判处无期徒刑)。但也有批评人士认为,反腐运动其实是政治权力斗争的一个工具。
与霾作战:201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国民经济体。经济飞速发展的代价是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雾霾、饮用水污染以及土壤毒化等问题,成为民众最为忧虑的议题。2014年,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政府要像与贫困作斗争那样,坚决向环境污染宣战,采取的措施包括将重污染工业企业关闭或迁走,北方居民煤改气工程等。时至今日,环境问题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北方城市在冬季仍然经常出现雾霾天气。
领土争议:随着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增强,中国在与邻国的主权争议中也开始采取越来越强硬的立场。2012年中国和菲律宾在斯卡伯勒浅滩(中方称黄岩岛)对峙数月的事件就是一例。虽然菲律宾方面后来将相关主权争议告到国际仲裁庭,并且得到了有利于菲方的仲裁结果,但是仍然无法改变该岛礁被中方实际控制的现状。此外,中国还在南中国海其它一些争议岛礁实施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工程,修建军用设施,此举多次受到美国及其盟友的强烈指责。
一带一路:为了消化中国国内过剩的产能,同时也扩大国际经济影响力,中国推出了“一带一路”经济倡议,主要着眼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领域。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也被视为是对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的挑战。东起威海、西至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图),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怀疑态度,视之为中国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努力,提醒参与该倡议的国家不要陷入“债务陷阱”。
当《一九八四》成为现实:习近平上台以后的中国,对言论自由、媒体自由的压制日益严重。2015年“709维权律师抓捕事件”也标志着对于政治异见的打压愈加强硬。北京正在引入一套社会信用体系,对公民进行诚信行为打分,凡是被纳入失信黑名单的“老赖”将面临无法购买高铁票、飞机票以及无法在旅馆酒店登记入住的惩罚。批评者认为,这一体系可能成为国家全面监控、侵犯公民权利的工具,更有人认为奥威尔小说《一九八四》中描写的极权恐怖统治将在中国成为现实。
从“占中”到“反送中”:“一国两制”之下,香港虽然保持自由市场体制,但是政治上却面对来自北京越来越大的影响力。2014年,香港示威者的“占领中环”运动持续数月,主要诉求是争取“真普选”。由于示威者面对警方以胡椒喷雾驱散时使用黄色雨伞抵挡,因此该运动也被称作“雨伞革命”。2019年夏,港府提出的《逃犯条例》修例草案再次引发大规模民众抗议,即使后来特首林郑月娥在压力之下撤回修例,仍然无法平复示威浪潮。身穿黑衣、佩戴面罩的年轻示威者,则成为这场运动的标志性符号。
贸易战棋逢对手: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之后,开始着手针对中国的关税大战。2017年4月他命令根据《1974年贸易法》针对中国进行所谓301调查,2018年4月白宫宣布正式对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也对部分美国产品加征关税予以反击。双方致力于解决贸易争端、签订贸易协议的谈判进展艰难,尽管特朗普和习近平2019年6月在大阪会晤发出了愿意继续对话的信号,但是这场大国之间的经济争霸赛何去何从,仍然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