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 商业终究是政治 政治本质是妥协
2021-07-13T14:46:26.693Z
(德国之声中文网) 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以"中国和科技股赴美上市 - 被监管到死"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大多数中资企业现在都对赴美上市丧失了兴趣,对于西方投资者而言,这倒并不算什么坏消息。
文章指出,滴滴等刚刚在美上市的中国科技企业遭到北京当局的网络安全审查后,许多其他中国科技企业都开始对境外上市发行股票犹豫不决,担心会遭到本国政府的报复。"就在星期一(7月12日),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宣布无限期推迟在美上市计划。此前,中国政府已经就字节跳动的数据安全问题进行了表态。这很有可能意味着,中资企业赴美上市热潮即将终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通过开曼群岛注册公司然后迅速筹集国际资本的途径将被堵死。"
"这并不是因为美国要仔细审查中资企业的财务报表,而是因为中国政府加强了监管力度。最迟在马云遭到打压之后,我们就明白,北京并不忌惮某家企业究竟有多大的规模。"
"中国监管部门是否真的关心数据安全问题,固然值得讨论。至于美国国家安全局是否会窥探某家企业,则主要取决于该公司是否在美运营,而非其是否在美上市。但有一点十分明确:中美两国将渐行渐远。"
"对于西方投资者而言,在华尔街购入越来越多中企股票的时代可能已经落幕。但是,鉴于中国当局近期的肆意妄为,这也并不完全是坏事。中资企业的商业模式、财务数据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看清的,现在又增添了政府监管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购买这些股票就仿佛火中取栗。"
柏林出版的《每日镜报》以"气候保护还是捍卫人权?中国如何试探西方的轻重缓急"为题,注意到美国国内正在热议"对抗中国是否会危及气候保护"。这篇由驻美记者撰写的评论指出,政治的一大要义就是在不同的利益、不同的价值观之间取得妥协。
文章介绍了近期一封致美国总统拜登以及美国国会的公开信,起草者认为,拜登的对抗中国策略正在损害气候保护大业,"我们星球的未来取决于美中之间的新冷战能否结束"。
作者指出,美国这场社会辩论可以简要概括为:气候保护究竟是不是当前的第一要务?捍卫普世人权是否在某些时候至少和气候保护同等重要?
"拜登刚刚上任时,曾经承诺将气候保护列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支柱之一。请注意:'之一'。另一个支柱则是遏制中国。按照国务卿布林肯的说法,中国正在'威胁我们的共同安全和福祉',而这也是抵御气候变化的必要条件。拜登外交政策的第三条支柱则是支持民主和人权。"
"拜登上任已经有半年,但是这三条支柱究竟哪一条最重要,现在还不好说。然而,气候保护人士已经对美国新政府的一系列决策感到担忧,比如禁止进口那些涉嫌使用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强制劳工的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
"北京清楚地知道,自己作为下一个超级大国,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同时也知道西方面临的两难,知道西方太喜欢质疑什么才是优先要务。因此,中国现在正迫使美国和欧洲在两个问题上做出抉择:是否明确指出针对维族人的种族灭绝?是否愿意触怒中国、从而危及气候保护进程?"
文章接着写道,对于气候保护人士而言,气候变化是当今最为核心的威胁,事关人类生死存亡,因此应该排在一切其他问题之前,美国必须积极投身气候保护方能确保今后几十年的领导地位。另一派观点则认为,美国的领导力出自于"软实力",只有坚定捍卫价值观才能确保美国的国际影响力。
"因此,西方国家应当更为自信地应对来自中国的抉择压力。西方应当试探一下中国方面究竟能有多大的回旋余地。拜登政府至少已经在试探。而且,当年在面对苏联时,西方也采取了类似非常类似的做法:凡是必要之处,都会予以批评;与此同时,裁军谈判也在逐步推进。"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