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8T02:00:21Z

路透北京7月8日 - 就在市场普遍担忧中国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收紧、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周三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突然再提降准,大大刺激了市场神经。那么在中国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但依然堪称稳健之时,国常会为何会再提降准?

资料图片:2017年5月,人民币纸币。REUTERS/Thomas White

按照国务院的解释,“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是“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而且前提条件是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以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本次提及降准,背景是大宗商品涨价,基调是不搞大水漫灌,目的是加强金融实体、降低融资成本,”长江证券宏观分析师于博称。

前期有关部门促进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措施效果开始显现,制造业价格快速上涨得到初步遏制,6月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购进价格指数较上月大幅下降11.6个点至61.2,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比重较上月下降3.7个点至61.1。

但6月购进价格依然处在较高水平,高于出厂价格指数9.8个点,且该差值已连续七个月保持在10个点左右,表明企业原材料价格增速连续明显高于产成品价格,企业利润空间压力较大。

鉴于原材料价格上升势头不会戛然而止,而且即便未来收住涨势,大概率也会继续在高位盘旋一段时间,因此企业利润空间将进一步承压。

浙商证券宏观李超团队表示,虽然在“保供稳价”一系列政策组合之下,6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有望回落,但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有关去产能和去产量的“双去”要求并未放松,后续不排除环保限产政策再次强化的可能性,预计下半年PPI中枢都将处于较高位置,对于中下游企业而言,上游原材料价格也将持续处于高位。

“在未来大宗商品可能持续处于高位的情况下,由于近期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难以顺利向消费端传导,会使得中下游企业成本上升挤压中下游企业盈利,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更大,进而会加大就业压力及冲击实体企业投资意愿,”该团队称。

企业样本大多集中在中小微企业的财新6月中国制造业PMI已经降至51.3的三个月低位;6月官方制造业PMI亦小降至50.9的四个月低点,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分项指数也降至57.9的五个月低点。

最近两个月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尤其消费表现事实上低于市场预期,市场普遍担心未来出口动能减弱、内需难以提振,叠加政策收紧的预期,会让中国经济下半年面临更大下行压力。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日前在一论坛上就表示,就当前的情况而言,中国经济增速是否会从疫情前的水平上进一步下跌,主要取决于政策选择。他认为,中国不仅不应该急于退出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加财政、货币政策的扩张力度。

**何时降准?**

根据以往经验,国常会提出降准后,央行大概在一周左右后宣布降准。本次措辞为“适时运用降准等”,而2019年9月为“及时运用”,2020年3月为“抓紧出台”,央行分别在国常会两天后和三天后宣布降准。

不过去年6月国常会提及“要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之后央行并没有采取行动。

于博认为,当前降准时机较为适宜,海外Taper(缩表)短期难落地、美债收益率跌创新低,国内积极财政亟待发力。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则指出,从基础货币投放来看,央行近年来是通过MLF(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进行,但MLF相对于降准而言期限比较短,且有一定成本,因此通过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做好资产负债管理,降低银行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的负债端成本,而且目前降准是有空间的。

他认为,降准的方式还是倾向于定向降准,时机的选择主要还是考量通胀水平,PPI可能高点已过,下半年是趋于回落的走势,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是处在温和通胀的合理区间,这都为降准提供了可能性。

“如果6、7月份通胀已经开始趋于收敛回落,那么可能三季度末实施降准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口,”温彬称。

不管央行最终会不会降准、到底何时降准,仅仅国常会提到降准就已经让市场足够兴奋。

银行间债市周三夜盘交易员们“挑灯夜战”,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扩至近7个基点(bp),降至年内低点3.04%,10年国开债收益率则下滑近8个bp。(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