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路透北京7月9日 - 继周三国务院常务会提出适时降准后,中国央行周五宣布,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
央行在答记者问中提到,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不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是,5%的存款准备金率是目前金融机构中最低的,保持在这一低水平有利于金融机构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和自身稳健经营。
“2020年应对疫情时人民银行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5月以后力度就逐渐转为常态,今年上半年已经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态。”央行称,当前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央行指出,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资金被金融机构用于弥补7月中下旬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占比,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
周三的中国国常会指出,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018年12月以来,国常会第六次提出降准或定向降准建议,在前五次相关建议后的八个工作日内,有四次实施了降准或定向降准(2020年6月17日提出后并无动作),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在1,000-5,500亿元,全面降准释放流动性在8,000亿元左右。
**全面降准不意味政策转向**
尽管中国政府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政策不急转弯,中国经济亦在疫情后正逐步恢复,只是持续攀升的PPI以及国际大宗商品的上升正在挤压实体经济的利润。这或是中国此次降准的重要原因。但此次的全面降准并不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向。
“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央行明确表态称,此次降准的目的是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二是调整中央银行的融资结构,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央行称,下一步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搞好跨周期设计,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1%,略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的1.3%。6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8.8%,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一致,自上月的逾12年半高点小幅回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