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多数日本企业计划将大宗商品涨价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路透东京7月15日 - 一项路透调查显示,由于全球大宗商品涨价推高了进口成本,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际挤压了企业获利,大约三分之二的日本企业正在或计划将原材料涨价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调查显示,极少数日本公司考虑在下半年对他们的主要商品和服务降价,而多数企业则会涨价或保持不变。
这份企业调查表明,日本企业改变了近20年的通缩期间的定价立场,过去他们担心涨价会吓走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纷纷下调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这个转变可能会让日本央行的决策者们感到振奋,他们正苦于应对日本根深蒂固的疲弱通胀。通胀疲软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企业悲观的定价行为以及公众的适应性通胀预期所造成的。
“我们正准备与客户协商涨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制浆造纸公司经理在调查中写道。
“同时,我们也在通过多元化采购来降低成本。”
这项调查于6月30日至7月9日进行,调查了503家大中型非金融企业,收到240份回复。调查发现,其中15%的企业能够将原材料成本转嫁给客户,46%的企业会考虑效仿,而39%的企业则无法转嫁。
占微弱多数的企业将在今年下半年保持其主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稳定,45%的企业预计会涨价,只有3%的企业打算降价。
相比之下,一年前进行的上一次调查发现,四分之三的企业会保持价格不变,17%的企业会降价,只有8%的企业计划提高价格。
三分之二的企业认为,全球大宗商品成本不断上升,给本财年的利润带来了下行压力。
日本央行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6月趸售(批发)物价同比上涨 5.0%,5月上涨5.1%,为2008年9月以来最快增速。
然而,不断上升的趸售通胀短期内不太可能导致日本央行撤除大规模货币刺激措施,因为多年来印钞未能将通胀推高至其2%的目标。
企业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的非金融企业认为,日本央行的超低利率政策对其业务产生了积极影响。
当被问及日本央行应该保持当前的宽松政策多久时,只有6%企业要求立即结束,而其余则意见不一,39%希望继续一至两年,26%预计会持续三至四年,29%希望一直持续至达成2%通胀目标。
“没有实现通胀目标的前景,”一家电机制造商的经理在调查中写道。“与市场原则背道而驰的副作用有可能大于好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