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上周末推出監管學科類培訓機構的「雙減」政策,重塑教育以學校為本,減輕學生功課及家長開支負擔。政策又禁止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資本化運作,並且要非營利化。

多家投資銀行的報告指出,政策達到市場悲觀預期,執行力度大,預計監管持續時間較長。

澳新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指出,整頓工作是配合中央在5月時宣布推行的「三孩政策」,又認為,監管培訓機構資本化操作及非營利化,目的是避免教育成本過高,導至只有高收入階層才能負擔校外培訓的不公平現象。

楊宇霆關注,中央希望將教育重歸以學校為本,學校是否有足夠資源配套。他指出,部分學校出售教材及提供其他收費服務,正是反映現有公共資源難以滿足社會需求。

星展香港高級經濟師周洪禮則指出,現時內地部分國際學校的幼兒班或小學,每月費用數千至上萬元人民幣,加上課外活動及其他補習費用,即使中產階層負擔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