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称如果台湾遭入侵将回应,“口误”还是对台战略不再“模糊”?

台湾和美国地图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台湾和美国地图

美国总统拜登在一次媒体访问中表示,如果台湾遭到入侵,他将做出“回应”。 此番话一出引发广泛关注。

台湾总统府发言人对拜登表示感谢。 美国官员周四(8月19日)则强调,华盛顿对台政策没有改变。

也有观察者认为拜登是“口误”。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周五(8月2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已注意到有媒体将拜登的言论解读为口误。她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因为的确台湾和阿富汗有根本的不同,那就是阿富汗是一个主权国家,而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是任何国家都绝对不可以逾越的红线和底线。”

华春莹还说,“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

阿富汗撤军引发争议 质疑声中拜登称:“我坚持自己的决定”

不再“模糊”?

拜登在当地时间周四(19日)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关于阿富汗问题的访问时被问到,美国在从阿富汗撤军后,台湾还能否指望美国。

他说,“我们对第五条款做出了神圣的承诺,即如果真有人入侵或对我们的北约盟友采取行动,我们会做出回应。日本也是,韩国也是,台湾也是。”

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sation)的公约第5条规定,每个成员国都应将针对任何成员国的攻击视为对自己国家的攻击。但拜登的这番话似乎背离了华盛顿长期以来对台采取的“战略模糊”政策。

美国一直都避免明确表示,如果北京武力对付台湾是否会进行军事干预。支持者认为,这一政策刻意模棱两可,既阻止了北京采取军事行动,又维持了美国与海峡两岸的关系。但越来越多观察者认为,由于中国的实力日渐强大,如果美国不能明确对台战略,或让北京作出误判,导致双方滑向战争的风险加大。

但拜登政府的印度太平洋政策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在5月份发声明表示,明确对台防御的做法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美国在1979年与中国建交,并宣布与台湾断交。美台之间不存在正式的军事协议,但法律要求美国要确保台湾有能力自卫。

对于拜登的言论,台湾总统府发言人张惇涵周五(8月20日)表示,感谢美国总统拜登及拜登政府上任后,持续以实际行动履行《台湾关系法》及六项保证,比如近日宣布的首次对台军售案,展现了对台湾承诺的坚若磐石。

美国广播公司播出拜登采访的同一天,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莱斯(Ned Price)被问及政府是否考虑放弃“战略模糊”政策。普莱斯说,政府“没有计划”在现有协议之外升级对台湾的支持。

“我们将继续支持和平解决两岸关系,这符合台湾人民的愿望和最大利益,”普赖斯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本周被问及台湾问题,他称台湾问题与阿富汗问题是“在不同背景下性质根本不同的问题”。

沙利文称,美国对盟友和合作伙伴的承诺一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也相信自己对台湾、以色列的承诺,一如既往坚实。”

近日,阿富汗局势的发展引发台海两岸的关注。台湾的国民党人士及中国大陆官媒认为“今日阿富汗,明日台湾”,质疑美国的诚信和蔡英文政府的亲美路线,引发激烈讨论。

拜登

图像来源,Reuters

拜登

“口误” 之说

有观察者认为,拜登的话并非严肃思考后的结果。

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erman Marshall Fund)的台湾问题专家葛来仪(Bonnie Glaser)在Twitter上表示,“中国解放军长期认为,如果中国攻打台湾,美国会参与进来。美国无条件地承诺对台防御......后果难以预测。”

葛来仪还对路透社表示,拜登对台湾问题的明显曲解“令人遗憾”。 “1954 年到 1979 年期间,美国对台湾有过类似第 5 条承诺。但正如坎贝尔 的公开声明所表达的,拜登政府没有考虑回归这一承诺。”

台湾前外交官刘仕杰则直指“拜登口误”。他在Facebook上写道,“台美关系必须回到基本面来看,不要去脉络化,也不要断章取义。”

刘仕杰还认为,台湾总统府的回应“也等于委婉地证实”台美关系并非出现明显改变。

台湾资深媒体人范琪斐认为 “拜登讲话太快”。她说,“拜登总统这一次在阿富汗出事之后的表态,将台湾与日本、韩国并列在一起,相信应该是为了安抚盟友,以‘美国将会信守对盟友的防卫承诺’为核心,而不能贸然解释为‘美国对台湾的国家定位有了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