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吳柏緯台北1日電)自去年下半年中國對螞蟻集團揮出監管重拳,宣告強監管時代來臨後。中共正重新劃定產業紅線,「殺雞儆猴」成為網路企業監管的常態,這樣的情況在中共20大之前還會持續下去。

中國的強監管時代象徵在政治與經濟的拉扯中選擇了前者,科技巨頭們接二連三受災,一隻又一隻的產業「出頭鳥」被當頭棒喝。掌握了大量用戶數據的網路企業,包含外送平台、租屋平台恐怕在未來一段時間也會陸續成為刀俎上的魚肉。

台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華昇接受中央社採訪時指出,從去年起被監管的產業,大抵上與網路科技脫不了關係,即便是目前正在發生,看似與網路科技無關的中國補教業,事實上脫去教育事業的外衣,也是依靠網路建構起的產業。

事實上,中國補教事業與網路科技的連動恐怕遠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從最基本的遠端提供教育資源,到利用數據分析學生學習成效,甚至掌握學生的學習資料、生涯規劃等。

而不管在哪個產業中,企業透過網路科技服務將消費者串連並且掌握的數據,在現今中國並不罕見,然而掌握的資料多過於政府,政府又無法干涉與管理,這樣的情形對於中國而言,是治理上的隱憂。

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李震華告訴中央社,這幾個被監管的產業雖然乍看之下各不相同,但是進一步拆解後不難發現存在類似的三位一體,分別是「網路科技」、「掌握數據」、「壟斷」,而當網路介入了產業後,大量的「人的軌跡」、「錢的軌跡」、「交通的軌跡」,都成了企業的資本。

陳華昇認為,這些監管都必須回到根本的問題,在於「國家必須能夠掌控」。而政府藉由監管劃出一道紅線,提醒企業不得越界。「挑一兩個業內的指標性企業開刀,後面二、三線的企業就會乖乖的服從。」

在中共監管網路科技產業的背後,核心區動力仍是政治問題。

今年正值中共建黨百年,明年中共20大即將登場,一般預料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將會邁入第三任期,而且領導高層也會出現異動。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下,由上而下的網路科技整頓也不禁讓人猜疑。

陳華昇認為,政治先行而缺乏經濟影響配套的強監管措施勢必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而且「中共內部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強力監管的方針」。雖然外界認為20大時習近平邁入第三任期是預料中的事,但除了習近平之外,中共高層仍將會面臨接班問題,因此現在中共內部的不同派系角力的情形持續,可說是相對不穩定的情形。

「現在看似中央的力量比較強,但也不能排除接下來資本家能夠拉攏到支持較為開放政策的中共高層。因此這些政治、經濟的浮動情形可能要到20大後大勢底定,才會比較趨緩。」他不諱言,從去年開始的各項監管措施,對於經濟與政治層面波動,恐怕將會一路延續到20大,中央政局大勢抵定後才有可能有趨緩或是改變的可能。

除了中國國內政治之外,國際政治恐怕也是影響監管政策的一大原因。

在美中關係並未改善,兩強的對峙情形持續下,市場上也不只一次傳出中國不希望中企赴美上市,而是優先以港股上市。

日前滴滴出行遭到中國官方監管,市場上有傳言指出,原因之一是滴滴出行不聽勸告,執意赴美上市。

然而若站在中國主張強國崛起、與世界平起平坐的前提之下,不難想像「中企赴美上市」一事,對中國來說儼然就是「送出人質」。

「對中共來說,一方面是認為『現在中國已經這麼強了,你為什麼還要去美國』,另一方面則是,『如此一來,這些中企就成了美國手上的肉票』。」李震華認為,雖然中美之間尚未走到「撕破臉」的情形,但是對於中國而言預做準備是必要的,而這群手握大量中國民眾相關數據,卻想要或已經在美國上市的中企,自然而然就是中國的軟肋。

至於外界擔憂中國對於私人企業的監管規模是否會持續加大、加深,李震華指出,一個重要的指標在於未來這類的措施是否會擴及到「與網路科技關係極低」的產業,例如鋼鐵、海運等。

如果並未有這樣的趨勢,那就代表對於中國而言,現階段的監管方針並未改變,主要鎖定「掌握大量數據且有壟斷情形,且運用網路科技提供服務的企業」。(編輯:翟思嘉)11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