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海外布局短鏈化 投資東南亞10年破百億美元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日電)疫情肆虐,東南亞政府啟動封鎖政策,也牽動台廠產能變化,過往台灣成衣、製鞋業以東南亞為生產基地,隨著美中貿易戰,台灣電子廠新南向腳步更快更急,近10年來,越南、印尼、泰國與菲律賓合計投資金額近140億美元。
過去台商赴海外投資主要是「逐成本而居」,多選擇落腳中國沿海省份;但隨中國2010年前後採取「騰籠換鳥」政策,造成工資等投資成本增加,許多台商紛紛出走,開始布局東南亞產線。
投資處表示,早期台商去東南亞投資,以勞力密集產業為主。以越南為例,台商產業布局主要為製鞋、紡織、傢俱等傳統產業,例如寶成、鴻福、台灣興業、遠東紡織、儒鴻、聚陽、凱勝等大廠,對越南在相關產業的出口創匯與就業機會貢獻甚大。
2017年堪稱是台灣產業布局分水嶺,美中貿易戰開打,原本在中國設置產線的電子業「兩邊壓寶」,轉進東南亞替美國市場「客製」新供應鏈,包含筆電、顯示器、手機、資通訊產品在內,供應鏈移轉情況顯著。
鴻海、和碩、佳世達、緯創與啟碁等系統大廠紛紛擴大或加入布局,台商與本地供應廠商跟進,預期將在越南北部地區形成重要的電子產業聚落。
根據經濟部投審會核備台商對新南向政策國家投資統計,2010年後台商在東南亞的投資,即便不同國家、年度投資額偶有增減,整體趨勢穩定成長。投資金額以越南為首,達87.3億美元;泰國位居第2,投資金額為22.6億美元;印尼15.3億美元,菲律賓14.6億美元,共計139.8億美元。
對比1990年代第一次南向政策、推進台商展開海外投資,2010年適逢中國|騰籠換鳥」計畫正式啟動,光2011至2020年10年間,投資占比就超過5成,例如泰國占比為56.5%,越南、印尼、菲律賓投資額占比甚至高達7成;顯示台商近10年來轉往東南亞設廠積極。
不過,投資處說明,台商並非完全將產線移出中國,而是適度調配訂單量,如減少中國訂單、增加布局東南亞產線,意即另尋備援基地,以維持產線穩定;也有部分台商中國產線專門供應當地客戶。
投資處表示,以往投資布局強調「全球化」,近年則朝「短鏈化」發展,也就是區域化,而今又增加疫情這項不可控因子,畢竟封城等於停工,能否靈活移轉訂單、維持產線穩定成為關鍵;中美貿易戰加上疫情,均凸顯台商建立備援生產基地實屬必要,如此才能有效分散投資風險。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2021年全球外人直接投資報告統計,2020年東南亞國家的外人直接投資減少25%,主要因為各國採取境管隔離封鎖措施、本土感染盛行導致生產中斷、經濟前景不明暫緩投資計畫等。
儘管如此,部份國家受惠於美中貿易戰與全球供應鏈移轉因素,反而逆勢成長。根據投審會資料,2020年台商投資印尼較前一年成長約244%,投資印度成長117% ;台商盼當前疫情不致影響長期規畫與布局,並致力在疫情衝擊下展現韌性。(編輯:潘羿菁)11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