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反制裁法叫停 分析:企業舒口氣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23日電)上週末結束的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未就反外國制裁法納入香港基本法進行表決,香港初步對此反應正面,一些分析指出,這令金融機構及其他企業暫時舒口氣。
人大常委會上週開會前,港區人大常委譚耀宗曾預告媒體,會議將會討論和表決通過把這項中國全國性法律納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實施。
但結果是人大常委會押後表決相關草案。
對於港版反制裁法被叫停,官方香港電台引述中國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說,反制裁法仍有細節問題需要研究,比如在港落實後,如何與北京中央執法機制協調。
此外,有關方面也要研究港企業面臨外國制裁及中國反制裁時,它們如何作出商業決策、能否申請豁免等。
他又說,美國在港的商業活動多,北京中央需要評估美國和香港脫鈎的風險,也要顧及美國持續打擊香港經貿地位的挑戰。
很明顯,田飛龍的上述分析,與香港各界的看法頗為相同。
就企業而言,「香港01」曾引述港區人大代表、中國銀行(香港)信託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亮星說,反制裁法一旦實施,在港外資銀行的處境難免尷尬,位於外地的總部未必接受或同意中方的制裁,但只要有分行在港,分行便需要依照本地法律處理。
以香港為例,所有銀行受金融管理局監管,需要依法辦事,若違反本地法令便需要接受懲罰;若出現制裁情況,外資銀行難免出現矛盾或尷尬的情況。
香港經濟日報今天也刊登評論文章表示,不少香港銀行和金融界人士曾向大陸方面反映他們對反制裁法在港實施的憂慮,尤其是當中的第12及14條。
反制裁法第12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均不得執行或者協助執行外國國家對我國公民、組織採取的歧視性限制措施。」
「組織和個人違反前款規定,侵害我國公民、組織合法權益的,我國公民、組織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其停止侵害、賠償損失。」
第14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執行、不配合實施反制措施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指出,業界不希望違反法律,卻憂心夾在中國和美國的角力之間。此外,反制裁法還沒有具體細節,業界難以評估有關風險。
根據同一文章,反制裁法叫停的另一個原因,是香港沒有相關制裁法令,比如不發簽證、不准入境、驅逐出境、查封在境內的財產等。
再者,反制裁法目前還沒有太多細節,香港若以法律方式執行,法令就要寫得比較具體,也要評估立法後對金融經濟領域的影響。
事實上,依據反制裁法,北京方面對外國制裁可以採取的反制措施包括不予簽發簽證、不准入境、註銷簽證或者驅逐出境;查封、扣押、凍結在中國境內的動產、不動產和其他各類財產;禁止或者限制中國境內的組織、個人與其進行有關交易、合作等活動。
對於這些反制措施如何在港實施,港府至今沒有具體說明,而即使反制裁法被列入基本法附件三,也須進行本地立法,過程中要諮詢各界意見,再由立法會審議,這可能需要一段頗長時間。
而新一屆立法會預定於12月中舉行,相信本屆議會不夠時間進行相關立法工作。
星島日報今天也刊登評論文章指出,反制裁法一旦在港實施,本地金融機構以至其他企業就要面對兩難局面:遵循美國的制裁,就犯了反制裁法,想在港做生意將會很難;不遵循美國制裁的話,又違反了美國法令。
文章認為,如何減少反制裁法對商業界的衝擊,的確很考驗功夫。
除了上述因素外,也有人認為,人大方面暫停表決相關草案,可能與中美關係緩和有關。
持這種觀點的立法會議員謝偉俊日前說,隨著最近國際形勢變化,例如阿富汗局勢、中美關係有緩和跡象等,都可能令雙方在制裁和反制裁上有迴旋空間。
星島日報的文章也認為,香港是中美角力棋盤上的一隻棋子,中美關係比較緊張時,香港的政治壓力就會加大,局面也會變得更混亂。反之,若中美關係稍為緩和,香港過去幾年所面對的政治高壓狀況會稍微得到紓解。
文章表示,北京中央這次叫停港版反制裁法,不代表不會再次推動,關鍵可能仍要視乎中美關係的鬆緊。
除了上述觀點外,也有人擔心一旦香港執行反制裁法,可能會損害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去年中,當港府落實執行國安法時,外界也有此憂慮。
在這方面,港府卻一向信心滿滿,不怕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受損;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近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就說,港元匯率在過去一年保持走強態勢,約有500億美元資金流入港元體系,並沒有大規模資本出走的跡象。
不過,有人認為,相對於港區國安法,反制裁法對本地及海外投資者帶來更明顯和直接的衝擊,一旦在港執行,其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恐怕難以預料。(編輯:翟思嘉)11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