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監管各行業 香港評論及感受不一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31日電)今年7月,香港股市未如一些投資者所期待的「七翻身」,而是一直下挫,主因是北京方面持續監管市場,推出各項聲稱是要整頓各行各業亂象的措施。
北京方面先是打擊科網公司壟斷,接著矛頭指向教育和奶粉公司,近日又嚴格限制未成年人玩網上遊戲的時間,種種措施令港人眼花撩亂、不明所以。
這些政策令在港上市的相關大陸企業股價輪流翻跌,知名陸企如阿里巴巴、美團、阿里健康、百度、快手和騰訊等,股價下跌至歷史低點。
在8月17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中共方面更提出「共同富裕」概念,一個「共」字,馬上引起一些港人對大陸文革時代的回憶和討論。
香港股票市場一直有「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說法,即股票在5月和6月陷入窮途後,7月可以翻身。但很明顯地,今年港股在北京連番推出監管市場的措施之下,不但無法翻身,而且恆生指數從接近29000點水平下跌至25000點水平。
對於北京方面近期推出的種種整頓市場的行動以及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本地熟悉中港問題的專家及媒體有頗多分析。
其中,時事評論員歐陽五今天在明報撰文指出,「共同富裕」並非意外之舉,鄧小平時代已提出「先富—共富論」,即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後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所以,「共同富裕」原本就是中共必然要追求的目標。
文章認為,中國GDP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人均GDP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一定程度具備了共同富裕的基礎。
文章表示,今年7月1日中共百年慶典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宣布,中國「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並在講話中預告:新的征程上,將「着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所以,從先富到共富、從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是一脈相承的關係,既是中共對執政初心的踐行、對承諾的兌現,也是對新發展階段新社會矛盾的破題。
頭條日報的權威評論欄目「巴士的點評」今天也表示,「共同富裕」的概念並非中央財經委會議首次提出,早在2017年中共19大報告中已曾提到,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後來在中共19屆五中全會上,就有提出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點評認為,北京中央最終推出「共同富裕」概念,是一記大招,有短、中、長期目標,短期目標是釋放股市風險,為中共20大鋪平道路。
點評表示,美國之前大量印鈔,一旦停止,美元就會上升,資本回流美國時,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就有泡沫風險,中國正好利用股市居高不下的時機,整頓各行各業,順手刺破泡沫,減少明年20大的風險。
北京方面的中期目標是制止民生泡沫化,而當中以房價急升對民生影響最大,所以房地產是整頓重點。
長遠來說,北京方面是要締造有異於美國的公平社會,防止巨富壟斷社會資源,以免富者愈富,令升斗小民不受資本任意剝削。
星島日報在社論中指出,北京中央近月掀起的監管風暴遍及網際網路、教培(補教)行業、物業管理、醫藥、演藝等行業,令不少陸企的股價受壓。
社論表示,習近平昨天主持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21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的意見」,這表明北京反壟斷、推進公平競爭的行動,不但不會慢下來,而且將推出更全面的監管動作。
社論認為,習近平出任中共總書記後,重視頂層設計,推行的政策不會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有長遠戰略思維。
因此,反壟斷、強監管不止是針對個別行業,而是涉及中國國家未來發展戰略,關乎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社會「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
社論指出,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確有一批企業成功先富起來,但它們當中部分沒有負起先富帶後富的責任,反而利用手上巨額資本和市場壟斷地位,進行無序擴張,並以巨額資本打壓中小企,控制社會輿論工具,從而剝削消費者和員工。
社論認為,從長遠看,中國只有加強反壟斷,讓企業獲得公平競爭機會,人才發揮創造力、競爭力,才能保證中國行業創新、科技發展,有力與國際競爭;反壟斷也可以打擊企業和富人欺壓民眾的行為,減少社會矛盾,保障平等。(編輯:周慧盈)11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