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遭全网封杀 中国性平运动翻新页?
2021-08-03T06:54:39.080Z

(德国之声中文网) 新华社报道,加拿大籍的中国男星吴亦凡周一 (8月2日)继续遭到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发声批评,他的帐号也在社群媒体上还有音乐圈被彻底封杀。
吴亦凡事件发展至今,台湾妇女新知基金会董事,律师郭怡青8月2日告诉德国之声,她认为这是「资本运作」的结果,她说:「他就整个被抛弃了」。
郭怡青特别提到微博上讨论,并说:「那些可以掌控营销号的资本,在背后决定了这些营销号到底要同情被害人还是维护加害人,这些其实都是资本运作。」
她也认为,微博上因为「演算法」加上「屏蔽制」,上面的声音不代表中国民意,而是中国由上而下的体制所授意的舆论风向。
吴亦凡事件初始,中国官方宣传机构并没有立即发声,但在打击「饭圈」的主旋律响起时,全网开始追击吴亦凡,新华网8月2日也发表时评,说要「让病态『饭圈』彻底凉凉」。
郭怡青说,吴亦凡事件可以发现「中国现在就是要打压这种「饭圈」文化,「跟MeToo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虽然有女权人士,像是现居纽约的女权运动人士吕频在《纽约时报》把「吴亦凡被扳倒」看作中国MeToo往前迈进的一大步,但郭怡青对德国之声表示,她处处观察到事件中个各方发出的「厌女言论」,像是「群嘲」吴亦凡的粉丝「智障」,或是检讨爆料者网红都美竹自投罗网或只是想红的「被害人有罪论」,都让她对于中国性别平等之路感到悲观。

「水沸腾了,锅还盖着」
吕频在《端传媒》的文章里的论点其实也不乐观,她提到了吴亦凡案子的复杂性,以及熟人强奸和权势性侵「仍是未被法律完全照亮的地带」。
她强调,自己知道这个「胜利」还是「官方给事件一手定谳」,以及女权人士不可信任的「终极强大和主宰的父权力量」,但她认为这个事件至少引起了大众的讨论。
吕频对于女权在公共辩论中的角色还有女权共识推进感到欣慰,但同时还是感叹受害者失去发声机会,维权账号继续消失,女权在中国还是被视为「反动势力」。
这点郭怡青有同样的想法,她认为的确是很多人对中国性别不平等的现况不满,「底下其实已经沸腾了水滚了,但是一个盖子一直压在那边也没办法」。
她认为还是回到体制,在习近平这样的掌权者由上而下独揽大权,旧一代的官员和警察体制又没有性平概念 ,最后还是民意还是被「资本操弄」。
郭怡青以中国2015年定的《反家暴法》执行至今「成效不彰」为例,认为这种对性别暴力问题认知不足,强调「和谐」而掩盖负面舆论的社会,要改变至少还要三四十年。
郭怡青担忧这次事件只是个案,也认为再有类似事件发生,官方不一定会有同样的定调,她认为,再出现像是吴亦凡这样的「顶流小生」,而国家所控制的「资本」还是想继续扶持这个人的话,她说:「还有没有这样的(舆论)盛况我是非常怀疑的。」
相关图集:中国官方认证的「劣迹艺人」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