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it Niranjan
2021-08-09T15:38:40.152Z
希腊山火这样的自然灾害,将随着气候变暖而更加频繁地发生

(德国之声中文网)温室气体的总量在上升,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度的目标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根据测算,这一临界值有可能在数十年内即被突破。

这是IPCC报告中的关键信息之一。该报告已获195个国家的代表的批准,于8月9日正式公布。正值数星期来众多富国和穷国遭遇破纪录的热浪和降雨袭击之际,报告总结了有关气候变化的现有认知,借鉴了14000多项经同行专家评审的研究。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是对该主题的最详尽评估。这一最新发表的科学家分析报告提供了一幅发人深省的图景:在短短几百年内,行星的环境被单一物种大规模改变。

撰写该报告的工作组双主席之一的马森-德尔莫特 (Valèrie Masson-Delmotte) 表示,这份报告"是对现实的把脉"。

由于燃烧化石燃料、释放温室气体,人类已使地球变暖了1.1摄氏度。极端降雨、热浪和干旱变得更加频繁、更加严重。自2014年发表的上一份IPCC重要报告以来,科学家们越来越确定,气候变化也加剧了森林火灾、洪水和风暴的规模。

该报告共同执笔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大气与气候研究所科学家塞纳维拉特纳(Sonia Seneviratne)表示,"尤其当我看到我们在极端气候方面的发现时,我会说:我们处于气候危机之中。我们的确面临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德国西部丘陵地带的洪水,今后也许将来得更频繁更猛烈

气候变化使地球升温速度有多快?

2015 年,作为全球努力的结果,各国领导人承诺,至本世纪末,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最好是控制在1.5度以下,以阻止局势恶化。而根据设址德国的气候行动追踪研究小组的说法,各国政府目前仍在推行一项会使地球升温3度的政策,数十年内,《世界气候报告》调查的所有预期排放情景都将不能达到将升温幅度限制在1.5度以下之目标。

科学家们指出,尽管如此,依然有必要采取严厉措施。根据一项雄心勃勃的、急剧减少排放量的设想,至本世纪末,升温幅度仍有望控制在1.5度以内。这意味着,除全球经济快速脱碳外,还要从大气中捕捉大量的二氧化碳。不过,为此所需的技术昂贵。迄今为止,几无证据显示,相关方法可在所需的规模上发挥作用

该报告另一撰写人、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科学家迈因斯豪森(Malte Meinshausen )指出:"现在避免排放,要比突破我们的碳预算、然后又从大气中捕捉大量排放物容易得多。"

化石能源的开采和燃烧,极大地改变了行星表面的形态

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了地球?

根据最新估计,全球每升温1摄氏度,极端降雨量就会增加7%;强热带气旋将更为频繁地发生;印度洋的季风降雨将更猛烈,并且出现在不同季节。报告作者们写道:"只要全球气温上升,气候极端变化现象就会继续增加。"

以往十年一遇大雨的发生概率现在增加了30%,而若温度升高3度,则将是十年两遇或三遇,水量增加三分之一;过去十年一遇的大旱将成为十年四遇。与工业革命前相比,发生概率目前已经达到2.8倍、温度增加了1度的热浪,其概率将进一步上升到9.4倍。 

暖化越强烈,风险也就越大。该报告假设,在升温4度的地球上,以前某国每50年一遇的热浪,同一时期将发生39次。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地球系统研究员、该报告合著者之一的艾林 (Veronika Eyring) 强调, "该报告清楚表明:必须立即行动"。

海平面升高,将让威尼斯这样的沿海城市面临更加严峻的洪水威胁

反馈效应会加速变暖吗?

气候变化导致的一些变化也将继续推动变暖。随着地球暖化,海洋和陆地上的天然碳降会越来越失效。经由更高的温度,更多的永久冻土会融化,并将大量甲烷释入大气;反射地球热量、使其冷却的冰雪亦将越来越多地消融。还在 2050 年之前,北极就可能至少在整整一个月内几乎没有洋冰。

根据科学家的说法,永久冻土的融化并不足以导致全球自我加速的急剧暖化,但将使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更加艰困。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意味着更强的反馈效应。而随着温度的升高,预测它们的影响也将日益困难。

此外,还有那些再也无法阻止的进程:本世纪海平面预计将上升半米以上。现在,它已导致许多沿海地区发生更严重、更频繁的洪水。科学家们还指出,鉴于冰盖对暖化的反应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不能排除发生更极端情况的可能性:2100年海平面上升2米,2150年上升5米。

尽管如此,奥地利魏格纳气候与全球变化中心科学家、该报告的另一名撰写者马劳恩(Douglas Maraun)仍表示,每一种气候保护措施多少都有帮助: "每避免一度或十分之一度暖化,都能降低发生极端事件的风险。意识到这一点,可能有助于避免把脑袋埋进沙子里去。

化石燃料的终结

温室气体的最大来源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一份为决策者们撰写的有关该报告的43 页摘要中,未出现"化石燃料"一词。该摘要先由科学家起草,然后由政府官员逐行逐句审核批准。

气候科学家迈因斯豪森指出,"在科学家们撰写的报告中,当然提到了化石燃料。" 他表示, IPCC报告的作者们不被允许对闭门会议置评。对此,他强调, "即使你失去了一些表述,它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最终得到了所有政府的首肯。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府可以开倒车,说不相信IPCC所写的东西。"

同为该报告撰写人的牛津大学气候科学家奥托 (Friederike Otto) 说,"科学代表自己,不掺任何水分。"

今天公布的 IPCC 报告是总共三份报告中的第一份。两个月后,将在苏格兰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届时,各国领导人将磋商至2030年脱碳的解决方案。富裕国家是否兑现了2020年每年向较贫穷国家支付1000亿美元以适应气候变化的承诺,也将是议题。至少就目前而言,富国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资助规模。

相关图集:足以致命的极端天气撼动世界

希腊罗德岛等地森林大火肆虐:7月底以来,希腊一直维持着40℃的高温天气。位于爱琴海(Aegean Sea)上的罗德岛(Rhodes)也发生严重的森林大火,半数地区停电。许多居民和一处军营被迫疏散。
土耳其遭遇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森林大火:7月底以来,强度空前的森林大火也席卷了土耳其安塔利亚和穆拉的旅游区,大面积森林和农田化为灰烬,成千上万游客被迫乘船从酒店撤离。已有多人在火灾中丧生。大火暴露了土耳其严重缺少灭火直升机等问题,安卡拉政府的救灾不力招致民众强烈批评。多国已伸出援手。
意大利山火频发:7月底、8月初,酷暑高温和严重干旱导致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撒丁岛和濒临亚得里亚海的阿普利亚等地发生严重森林火灾,许多居民不得不疏散。
欧洲的山洪爆发:在两天内达到等同于两个月的降雨量,由此引发的洪水在西欧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结果,在德国和比利时至少有209人在洪灾中死亡。狭窄的山谷溪流在数小时内上升为汹涌的洪水,使已经存在几个世纪历史的老城荡然无存。重建被毁的房屋、商铺和基础设施,预计将花费数十亿欧元。
中国、印度异常多雨:创纪录的洪水也袭击了印度和中国的部分地区,淹没了水坝和排水系统。中国城市郑州的地铁系统也受到洪水袭击,即使在雨季,这些地区今年的降雨量也显得比往年更多。科学家们预测,气候变化将导致更频繁、更强烈的降雨。
台风侵袭:台风”烟花”在上海附近登陆,数百个从上海出发或飞往上海的航班被取消,上海各区也提前疏散居民。邻近上海的浙江宁波、杭州多出出现淹水、海水倒灌灾情。
伦敦市区淹水:上周末的大雨造成英国伦敦市区淹水,当局封闭数十条道路以及一些地铁站。位于英国南部地区的南萨福克郡和怀特岛部分地区,降雨达到100毫米左右,等同在一天内降下一个月的雨量。气象学家表示,最近的热浪使地球表面更多水份被蒸發,大气所凝结的水气后,强降雨的机率也提高了。
美国、加拿大的高温破记录:强烈的高温也变得越来越普遍,正如6月底在美国华盛顿州、俄勒冈州以及加拿大卑诗省的情况。在”热穹”下的炙热温度,即被高压锋线困住数日的热空气,造成数百人因高温而死亡。卑诗省莱顿村的最高气温达到49.6摄氏度(121华氏度),该村在隔天就被高温引发的大火烧毁。
野火引发雷暴:热浪过后,干燥的条件正在助长该地区的野火,俄勒冈州此次的大火在短短两周内烧毁了相当于洛杉矶的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火势之大影响了天气系统,大火产生的烟雾也被风吹到到远在美国东岸的纽约。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没有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这种天气状况是 "几乎不可能的"。
亚马逊雨林接近 "临界点”?:在南半球,巴西中部正在遭受百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增加了亚马逊雨林发生火灾和森林遭到进一步破坏的风险。研究人员最近在报告中提到,亚马逊河东南部的一大片地区已经从吸收二氧化碳转为排放这些会促使地球暖化的气体,使雨林更加逼近“临界点”。
处于饥饿的边缘:经过多年无情的干旱,马达加斯加有超过114万人经历粮食不足的问题,一些居民不得不生吃仙人掌、树叶和蝗虫。在没有自然灾害、作物歉收或政治冲突的情况下,马达加斯加目前的严峻形势被认为是现代历史上,第一次完全由气候变化引起的饥荒。
逃离天灾的人越来越多:逃离冲突和自然灾害的人数在2020年创下了10年来的新高,有5500万人在自己的国家内重新寻找住所。除此之外,还有约2600万人跨越国界逃亡。难民观察机构在5月发布的一份联合报告显示:四分之三的境内流离失所者是极端天气的受害者,这个数字很有可能会继续增长。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