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9T14:53:10.286Z
柏林建造的实验性海绵城市

(德国之声中文网)3年前柏林市增设了雨水资源署,为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做咨询。为什么要耗费人力物力紧盯雨水呢?这是因为柏林立志把自己打造成“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的含义是落下的雨水像海绵一样在当地储存起来,让城市在自然灾难面前保持弹性,而不是风吹则树倒,雨来则内涝。

其实,柏林是一个相对缺水的城市,位于干旱区域,雨水很珍贵,随便浪费很可惜。同时,柏林的污水排放系统早已陈旧不堪,一旦遇上稍强降雨,道路很快“水漫金山”,市区大片街道被水淹没,河流、运河被污染。这一状况必须改善。

德国电视一台报道了柏林市一些地方建造海绵城市的尝试。那里的雨水不直接流进下水道,而是流入一个地势更低的洼地,灌溉那里生长的植物,最后从渗渠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的一部分。在试验区域,传统的下水道沟渠被渗渠取代,排水管道的负担得到减轻,在夏季,绿地和水面的增多还附带减缓了局部的热浪。

该报道还提到,今后柏林市开发新的住宅区,建成后流入污水系统的雨水量不得超过小区开发之前。翻修街道以及广场,无论在市中心还是在郊区,政府都会将“海绵城市”因素一并考虑进去。此外,该市环境局正在审核哪些水泥路、封闭的商圈以及住宅区里,有重新打开蓄雨水的可能。

赫尔姆霍尔兹材料与能源中心的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在海绵城市概念里占有重要地位。“绿色屋顶”的想法并不新,柏林市多年前就开始了前卫项目,最出名的是赫尔姆霍尔兹材料与能源中心的绿色屋顶。它于1998年建造,至今不需很多维修,仍能吸收50%的降雨量,而近年来建造的先进绿色屋顶的蓄水量则高达90%。

柏林绿色屋顶的份额大约仅占比4%,全德范围内已名列前茅,这显示,海绵城市深入人心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的确,向“海绵城市”的转型仍处在起步阶段。其中最大的难点是资金问题,市政府为许多相关的项目提供资助,比如将一些区域的废水排放脱离原有下水道系统,但从全市看,这些资助无异于杯水车薪。

相关图集:豪雨之后郑州出现严重内涝

大水冲破防水墙: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遭遇数百年未遇的特大暴雨。7月20日晚,积水冲破挡水墙,进入地下交通区域,地铁进水。尤其是郑州地铁5号线灾情最严重,被困人数最多。当日晚郑州地铁全线关闭。
历史罕见的超强降雨 :据郑州气象局公布的数据,郑州20日16时~17时,一个小时的降雨量达到了201.9mm。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的过程降雨量617.1mm。其中小时降水,单日降水均已突破自1951年郑州建站以来60年的历史记录。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8mm,相当于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周三凌晨,郑州全市抗灾2级应急响应提升到1级。
部分地区停电:城市被淹后,部分地区停电。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停电电梯停运,院内救治无法进行,备用电源无法使用。受灾严重医院的重症病人已组织向外转运。据悉,直到周三傍晚,郑州水电供应仍是棘手问题。
百万受灾人口 25人丧生:周二,包括省会郑州在内的多地出现险情后,受灾人口上升到120万。已有16多万居民被撤离到安全地带。截止到周三,已有25不幸丧生,7人失联。
天气预报有偏差:气象学家认为,河南省及郑州市均在灾害前发布了紧急通知,但天气预报于暴雨实际降临的时间、强度和位置都有偏差。如何更准确地预报极端天气,是全球科学界共同面对的一道难题。
驰援力量赶到:周三,解放军中部战区出动700多士兵、武警派出1000多人,赶到郑州。中国应急管理部启动跨区域增援预案,从7省调集1800名人员组成消防救援队,加入到抢险的行列中。
企业捐款超过10亿元:洪灾给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界发起捐助行动,截止到当地时间周三,已有20多家企业总共捐款金额超过10亿元。
千年一遇?:此次洪灾爆发后,有人说郑州等地遇上的豪雨属于“千年一遇”,防不胜防。但中国气象学家认为,当然应该从较长的历史记录推算极端天气出现的历史重现期。不过,中国从1951年后才有降水量的科学记录,直到目前才有70年左右。因此,很难谈“千年一遇”这一问题。

(综合报道)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