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笼罩 跨足两岸的台湾艺人「进退两难」
2021-08-10T08:45:57.958Z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艺人徐熙娣(小S)在社交媒体上向台湾奥运选手表达支持、称其为「国手」而遭中国网民举报「台独」。短短一天内,她迅速被中国厂商切割,有4间中国品牌解除代言,损失高达新台币3,200万元(约人民币745万元)。
这起事件掀起了一波针对台湾艺人奥运立场的检讨浪潮。台湾歌手蔡依林、徐佳莹及魏如萱等都陷入了「舆论翻车」的窘境,纵使小S数天后在官方微博上贴文写道:「我不是台独」,都难以平息中国网民的不满。
中国官媒也發文呼吁网民冷静。有中国解放军背景的《海峡之声》为小S缓颊,请大家多「换位思考」好去瞭解複杂的台湾社会,但许多网民仍旧不埋单。有中国网友表示:「现在两岸的关系,已经不允许在这里模棱两可、和稀泥了。要么明确表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支持统一,要么你是台独......你不承认,那就滚蛋,没什么好说的。」
非黑即白、要求表态的氛围,已让许多艺人选择噤声。一名曾往来两岸三地间的台湾资深音乐人Robert(化名)向德国之声表示:「遇到这样的事情大概就只能闭嘴,因为你说什麽都会是错的。我担心外界只把它看为单一艺人的公关事件,因为如果连小S这种在两岸间最红的艺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那代表这反映了整个台湾演艺产业都无法处理的一个问题。」

一百种「被台独」的方式
Robert观察,两岸演艺圈过去是有善意存在的。直到2018年,中国乐团来台巡演都还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香港2019年爆發「反送中」运动后,就开始改变。「我觉得香港反送中是一个节点。在那之后,你真的不知道你会因为什麽事情被举报、被封杀,」他说。
「反送中」运动爆發后,同一年10月,担任台湾音乐奖项「金音奖」评审团主席的华语知名乐团五月天成员玛莎,曾在公佈入围名单时与时任台湾文化部长郑丽君同台,此举引来大批中国网民质疑玛莎的政治立场。同年11月的颁奖典礼上,玛莎并没有出席活动。
中国网民对于演艺人员「政治正确」的要求,也促使越来越多在对岸有活动的台湾艺人开始进行自我审查。Robert表示,除了绝对不能跟有台独立场的艺人或乐团同框以外,过去社群媒体上的贴文是否有敏感内容也要特别留意。
他举例,这一次小S事件也连带使得资深台湾经纪人陈镇川一则10年前的贴文被中国网友翻出,文中写道:「在那个市场努力,是为了养我在这个小岛的家,这是无奈也是现实。」目前陈镇川的脸书、Instagram帐号皆已关闭。
另一名台湾演员柯佳嬿,则因代言台湾饮料时,广告版面标註该产品有「国家认证」,同样也遭中国网民点名有「台独」嫌疑。
一名有超过十年演艺资历,于前几年进军中国,在当地参与电视节目与主持活动的台湾艺人也向德国之声表示:「我感觉以前(台湾艺人因政治立场被出征)都是个案,但在「反送中」之后,大陆人在遇到台湾人的时候,都会很希望我们能够表态,也感觉对方急着想让你明确地知道,自己归属于哪裏。」

她又说:「如果你两边的钱都要赚,就要找到一个生存之道。像我就不会在社群媒体上关注公众议题,很容易擦枪走火,我只分享我自己的工作状态,像参加哪些节目,绝不去踩敏感的点。另外有些很有guts(胆识)的,就是选择大陆(市场),这也是他们的生存方式,那也有像董事长乐团那样(选择台湾市场),就是爱台湾的。」
为求生存,这名不具名的女艺人到大陆發展。但同时她也不像黄安、刘乐妍等台湾艺人,公开表明自己支持中国统一台湾。
「我在大陆主持的时候,(节目画面上)他们一定会写我来自中国台湾。但我能做的是,我在台湾这边就截图把它弄掉,或者就不要贴文分享。」她说。「在大陆的社交媒体,我都不会提到中华队加油,连加油都不要提,但我也不会帮中国队加油,那也是很娇情。」
这名台湾艺人透露,「演艺界许多公司都拼了命想把艺人送到对岸,这是毋庸置疑的。歌手怎麽游都要去,去那边熬去那边蹲。大家都知道对岸有工作机会。」
难以迴避的市场
中国演艺市场的高额薪资始终是台湾艺人西进的一大诱因。《新京报》报导,中国顶尖「S级」艺人拍摄综艺节目通常一集片酬就有人民币500万元,而根据《苹果日报》整理的台湾综艺主持人薪资,最赚钱的主持人吴宗宪,主持一週节目片酬则是新台币50万元,约人民币11.6万元。
音乐圈也一样。Robert分享,在音乐串流平台窜起后,流量排名前1%以外的音乐人是很难从中分到利润的。「去中国是一条很难迴避的路,作为一个中文歌手,一般赚钱方式就是去中国巡演、在那裡上架专辑、参加对岸音乐节等。」
而大的中国音乐龙头如腾讯、网易,也会投资许多有词曲录音版权的台湾唱片公司,每年跟台湾公司买一定数量的歌曲。以台湾唱片公司华研国际为例,其2020年年报显示其主要营收来源为授权收入,佔 2020 年营收的 83.5%。总营收中又有高达近8成依靠外销,由此可见中国市场对于华语唱片公司的重要性——而当中国资金直接影响了台湾演艺及音乐市场,即便是不想去对岸的台湾艺人,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Robert说:「你希望台湾艺人不赚中国钱,但台湾要怎麽养起这个产业?如果业界一直仰赖政府补助,自由市场的决定权就会在中国手中。这件事真的很困难。」
对于艺人往中国發展,Robert表示,台湾业界内比较老一辈的人有一种想法:「如果我们都弃守对岸演艺圈,那麽台湾的文化在那边就会完全没有影响力了。也有人想说,我把钱赚回来,还可以拿来投资台湾的音乐、演艺事业。」
但Robert认为,实际被影响的经常是台湾人自己。「以音乐创作人来说,你去到那边巡演后,慢慢察觉到那裡的一些底线、知道什麽该说什麽不该说,会不会就把自己的创作给侷限起来了?」
他说,年轻又有一点英文能力的台湾音乐人,很多都努力想往国际市场發展。但那样的路线毕竟是少数,无法解决面向华语大众的台湾演艺圈,在面对崛起中的中国民族主义浪潮时的无奈。
「最后一场派对」
台湾师范大学台湾语文学系副教授庄佳颖将所谓「小粉红」的网路出征现象看作是一种结合了资本主义社会性质的民族主义动员。她向德国之声解释,这种动员在体育赛事及娱乐界等领域都会持续發生。

Robert则觉得情况会越来越极端。他认为,随着台湾艺人的政治舆论翻车事件一再發生,「台湾身份」未来对中国合作商来说是一个潜在危机。他们很可能会选择不与台湾艺人合作、或者只跟已经完全表态立场的台湾艺人合作。他说:「我对未来感到悲观。」
「我觉得台湾网民经常放过那些完全选择对岸的艺人,对于在卡在中间的人则很苛刻——他们其实也很无奈,一方面害怕自己会伤害到那些和他们真实合作过的中国产业人士、一方面对于台湾的价值还是有认同。」Robert担心,假设大家最终都索性往对岸靠边站,那也就无法留下什麽自由表达的空间了。
2019年6月,Robert曾参加一场由香港文艺復兴基金会主办的音乐交流论坛。论坛结束的当晚,他看到两岸三地的音乐人在派对上一同听着DJ放的雷鬼音乐,裡面有甫因涉选举舞弊案被港警拘捕、后来获撤销控罪的香港歌手黄耀明、以及一些中国音乐产业的製作人,几个人在一起喝酒聊天。派对的隔天早上,「反送中」运动就爆發了。
「我后来想,那样和乐融融的场景好像就是最后一次了。接下来發生的事情,这个产业裡没有一个人有办法去解决。」Robert说。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