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蒋曜宇
2021-08-26T12:59:46.641Z
专家认为,随着立陶宛与中国关係恶化,欧盟国家也在紧密关注,评估他们自己与中国的关係。

(德国之声中文网)立陶宛与台湾即将互设代表处,中国因此加强施压立陶宛,除了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外,人在北京且仍在隔离中的立陶宛驻中国大使也被要求离开中国。近期,中国更进一步升级行动,透过贸易手段抵制立陶宛。

波罗的海通讯社(BNS)日前报导,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旗下的中铁集装箱公司透过信件告知立陶宛客户,因两国关係紧张而取消部分直达立陶宛的铁路货运列车。虽然《澎湃新闻》引述中铁集装箱说法称该指控不实,但立陶宛国铁已证实有多列中国直达立陶宛的货运列车在8月底和9月上半月停驶。

此外,部分立陶宛出口商也遇到中方停止更新、批准进口许可的情况,受害产业包含了畜牧产品、农产品、啤酒商及木材出口商等。立陶宛工业联合会主席杨努列维丘斯(Vidmantas Janulevičius)向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LRT)表示,中国已开始对立陶宛产品提出过去没有过的抱怨,比如说立陶宛的农作物有病虫害。

来往于中国和西欧之间的中欧班列

LRT採访一名木材出口商时,对方说,他的货物有95%出口到中国,但如今被中国客户告知立陶宛企业可能会被定调为不受欢迎的对象。目前他已接不到新的订单。

专研中国如何在西方民主国家扩展影响力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研究员马晓月(Mareike Ohlberg)向德国之声表示,中国对立陶宛的行动是「预料之内的事」。

马晓月说:「中国时常透过这种方式对特定国家进行经济上的报復。他们表面上以一些法规作为理由包装政治意图,而官方往往不需亲自出面。」今年3月,在澳洲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要求调查疫情起源后,中国就称澳洲红酒有倾销行为,而开徵高额的反倾销税。

然而立陶宛和澳洲不同,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较少。2020年中国是立陶宛第22大出口国,而在立陶宛的外国直接投资金额方面,中国仅佔第40名,约780万欧元。

马晓月说:「中国用经济来报復立陶宛的空间有限。这使得中国可能透过其他管道影响立陶宛,例如透过其他国际组织来施压。像是中国就曾施压非洲联盟,不让台湾邦交国史瓦帝尼主办峰会——中国经常有办法透过表面上看似与中国无关的组织来进行施压。」

「对西方的试验」

在中国对立陶宛採取一系列行动后,美国从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到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都向立陶宛加强与台湾的关係一事表达支持。23日,立陶宛外长兰斯伯格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在推特上说,立陶宛所面临的是「对西方的试验」,并表示他将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大的联盟阵线来抵抗威权压力。

立陶宛外长兰斯伯格斯称中国对立陶宛的施压为「对西方的试验」。他虽得到了美国的相挺,但欧洲其他国家会愿意支持吗?

马晓月认为,其他欧洲国家也都在观察中国与立陶宛的事件发展,而美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是否能站出来支持立陶宛将是一大关键。但她认为比起美国,德国及法国比较难在这件事上展现强硬立场。

她说:「德法对中关係很大部份建立在经济上,这也使得两国国内有很强的利益团体来向政府施压。只有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才能逼出他们强硬的态度,像是去年中国外长王毅访德国时就捷克参院议长访台一事威胁捷克时,德国外长马斯(Heiko Maas)就曾扬言警告。」

但除此之外,她认为欧洲内部对于中国的态度仍相当犹疑不定。她说,如果有任何其他欧洲国家会像立陶宛一样为台湾站出来的话,大概也只有同为波罗的海国家的爱沙尼亚或拉脱维亚了。

「这些国家与西欧不同。因为俄罗斯的关係,他们保有很多与独裁国家交手的经验,相较西欧他们更有警觉、也更愿意站出来抵抗,」马晓月说。

拉脱维亚里加斯特拉金什大学(Rīga Stradiņš University)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切伦科娃(Una Aleksandra Bērziņa-Čerenkova)则向德国之声表示,中国了解如果局势进一步升级,立陶宛不会是对抗北京的唯一一个欧洲国家。

「其他波罗的海国家也在观望,决定他们是否要逐渐减少和中国之间的关係。」随着立陶宛在今年春天离开北京主导的「17+1」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切伦科娃认为可以观察下一次峰会时,爱沙尼亚及拉脱维亚是否会继续参加。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