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奥运后场馆处置棘手 欲避免沦为“负面遗产”

【共同社8月6日电】东京奥运会临近闭幕,斥巨资建造的场馆赛后利用将成为沉重课题。受前景难料的新冠疫情影响,举行大型赛事和活动的需求骤减。为避免场馆沦为“负面遗产”,相关机构将苦思应对办法。东京都内的场馆均采用无观众空场形式,因此特意建造的设备未充分发挥作用,不少相关人士痛呼“可惜”。这可能也会影响有关部分场馆利用的讨论,事态正变得复杂。

▽没用的大件

东京都新建的设施中,耗资最大的是投入56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万元)的“东京水上运动中心”。此处是游泳等项目激烈角逐的舞台,但在奥运结束后座位数将从约1.5万个大幅削减至约5000个。日本泳联主席铃木大地称:“就这样放着不用并拆掉大部分观众座位实在是可惜。”

本届奥运会的设施建设费为永久设施3460亿日元,临时设施3890亿日元。其中多数为东京都等政府的公费支出。大井曲棍球竞技场等拥有“仅限奥运”所建巨型临时观众席的场馆也不在少数,但由于空场举办就沦为“没用的大件”。日本曲棍球协会相关人士叹息称:“特意造好的,真希望哪怕是一次,让观众坐满观看运动员比赛。”

▽保留跑道

另一方面,花费1569亿日元建造的主会场国立竞技场的赛后利用计划也受到了空场的影响。日本政府2017年决定赛后将之改建成球类比赛专用赛场,但改变主意,将以保留田径跑道为方向重新讨论。最终结论尚未得出。

熟悉情况的奥运相关人士介绍称,由于世界田联希望未来在国立竞技场举行世锦赛,因此“世锦赛将代替空场的奥运会,创造一个能让国民现场一睹世界运动员风采的机会”。该人士还断言,“拆除跑道也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奥运变成空场形式给讨论带来很大影响。”

▽奥运遗产

国立竞技场拟将运营权出售给民间企业,具体计划将推迟至今秋以后制定。每年的维护管理费据估算约为24亿日元,新冠疫情下举行活动受到很大限制,预计活动主办方可能有所犹豫。东京都新建的6个场馆中,5个场馆在2017年阶段就预计年收入将亏损。受新冠影响,势必将面临更为艰难的运营。

对于体育界而言也有光明前景。“皮划艇激流回旋中心”是日本唯一的人工赛道,日本皮划艇第一人羽根田卓也称“希望能成为皮划艇界的重要转型期”,期待成为宝贵的集训强化基地。日本选手大展拳脚的滑板场馆也是临时场馆,但出现了奥运后一定时间内作为训练基地保留的动向。相关人士欢迎称,若能实现,“将成为最好的奥运遗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