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冠疫情下日本中小学生自杀率上升

【共同社8月25日电】在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去年日本有499名中小学生自杀,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也相比去年增加,呈现暑假过后尤为集中的趋势。学校第一线继续摸索如何挽救生命,包括建立教师能捕捉到不起眼的SOS求救信号的机制等。

“如何才能听到自己的心声呢?”为了解心理疾病与预防自杀相关知识,3月在和歌山大学附属初中开设的课程上,负责教育咨询的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藤田绘理子(54岁)向约140名当时的初二学生提问。

思考的启发是日常调节心情的方式。列举了“多吃甜品”、“与宠物一起”等。藤田解释称希望调整心情时压力会变大。她告知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健康状况与行动的变化,就能掌握心理的状态。”

曾向公共机构咨询过精神状态欠佳的一名女高中生也登台发言,强调“发出求救信号并不是羞耻的事”。据悉课后向教师咨询困扰的学生增多,藤田回顾说“寻求帮助很重要的意识得到了推广”。

文部科学省专家会议分析认为,去年春季统一停课导致学童孤立感加剧是自杀增加的原因之一。6月提议,类似降低发出SOS求救信号心理障碍的课程有效。

此外在政府的政策之下,出现了充分运用初中和小学学生每人配有的1台数字终端的动向。大阪市教育委员会从4月在市立所有初中和小学启用“心情天气”的软件,有助于掌握压力变化。

学生利用晨间会等按照“晴”、“多云”、“雨”、“雷”4项选择当天的心情。输入结果将汇集到教师的终端,一旦发现“天气变化”,将有助于注意到是否有异常。市教委强调,“这可以帮到缺乏指导经验的年轻教师。”

从去年学童自杀的月份来看,8月最多达到65人,此外9月也达到55人。学校复课被指可能成为精神负担。

兵库教育大学研究精神医学的教授野田哲朗表示,“降低学童发出SOS求救信号的门槛很重要,但也需要学校方面构建能够细致应对的体制。政府应完善对第一线的支援,包括增加教师、学校辅导员等措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