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9T02:45:55Z

路透北京8月9日 -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数据显示,虽然7月CPI同比上涨1%略高于预期,但相较受原油、煤炭及相关产品价格大幅上涨,PPI同比涨幅重返9%追平5月创下的逾12年半高点,PPI的上涨更令人担忧,两头挤压的现状或加剧实体经济的困境。

2021年5月21日,北京,北京一家超市的雇员整理货架上的商品。REUTERS/Thomas Peter

分析师们指出,尽管有猪肉价格继续下跌、高基数效应下食品价格涨幅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的因素,但是,多地洪涝灾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鲜菜、蛋类等农产品的价格环比涨幅,使得CPI同比回落幅度有限。但PPI的回落可能将持续较长时间,工业品价格还将在高位延续一段时间,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依旧可期。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略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0.8%;环比上涨0.3%,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升0.2%。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9%,追平5月创下的逾12年半高点,亦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8.8%,上月亦为8.8%;7月PPI环比则上涨0.5%。

数据显示,7月非食品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影响CPI上涨约0.37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4%,涨幅扩大0.3个百分点,主要是汽柴油价格上涨较多,分别上涨3.5%和3.8%;服务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6%,其中受暑期出游影响,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24.3%、7.3%和3.8%。

7月详细数据: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路透调查中值为0.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9%(路透调查中值为8.8%)

--CPI环比上涨0.3%(路透调查中值为0.2%),PPI环比涨0.5%

--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7%,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1%

--7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3%,上月为0.9%。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摘要: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

7月CPI同比基本走平,环比保持正增长。尽管有猪肉价格继续下跌、高基数效应下食品价格涨幅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但是,多地洪涝灾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鲜菜、蛋类等农产品的价格环比涨幅,以及水产品、蛋类和鲜果的同比涨幅,使得CPI同比回落幅度有限。但整体来看,终端物价基本保持平稳,通胀压力不大。

7月以来,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继续对两高行业采取限产压降、能耗双控等措施的背景下,生产资料价格出现反弹,特别是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同比价格出现大幅。同时,国际原油价格也在高位整固,使得7月PPI同比小幅上升,与5月高点相同。

展望后市,PPI的回落可能将持续较长时间,工业品价格还将在高位延续一段时间。其原因主要包括:其一,在海外需求持续旺盛的背景下,行政性的限产政策、压降两高、安全生产等因素导致部分上游行业开工率不足,生产和价格之间的背离表明经济体系中存在供给约束,供给约束将推动成本上升。

其二,政府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坚定决心和实质性动作,不仅将增加企业经营成本,还意味着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保供稳价”的空间有限;其三,下半年因季节性因素和财政支出后置的影响将在9月和四季度出现一个国内需求旺季,进而可能推动工业品价格重拾升势;其四,受大多数原材料价格上涨带动,上半年一些涨幅偏慢的品种可能在下半年出现“补涨”,上半年已出现调整的品种可能再次出现上涨。

--中泰金融国际研究部高级副总裁 纪春华:

CPI增速回落,继续受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拖累,非食品价格继续小幅上升。经济复苏中后期,由低基数带动的复苏的动能可能会有所减弱,预计未来通胀压力将进一步下降,稳增长诉求有所上升。

PPI增速小幅回升,随着变种疫情的再度扩散,防疫措施或再度升级,供给恢复受阻,预计PPI将继续高位运行。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7月份收到当期扰动因素影响(灾害性天气和海内外疫情波动性高点),价格逆季节性规律上涨,当月CPI和PPI都超出预期较多,但随着上述临时性扰动因素的消除,价格回落趋势不变,维持通胀拐点趋势不变。

站在通胀顶点看通胀拐点,下半年通胀交易消退主线不变。通胀交易消退带来的市场回暖有赖于通胀拐点确认后的降息行为,3Q末或临降息行为。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 周浩

PPI还是高位运行,短期之内可能也难以解决。下半年估计在8%左右盘旋一段时间,年底稍微低一点,可能在6%左右。上游价格下不来,这还是个比较大得问题。货币政策预计还是定向宽松为主。

相关背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底会议再度强调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并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意味着决策层更加着眼于中长期、更加注重政策的连续,并不会仓促出手,下半年政策料不会骤然转向。

--汛期和疫情交织,为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中国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通知要求组织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调度,“及时精准”投放储备,发挥平价商店作用,确保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价格不出现大幅上涨。

--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运动式“减碳”点名纠偏,要求坚持全国一盘棋,并再度提到要“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而在迎峰度夏的需求高峰期,中国正努力多措并举增加煤炭供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