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通胀跳升考验美联储新政策框架缺失 官员各持见解大乱斗
路透8月12日 -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采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原本是想为实现其通胀目标提供一条清晰的路径,但随着美联储官员可能已经比预期更早投入何时加息的辩论,目前导致了一系列相互矛盾的解读。
去年12月美联储为研判何时能够实现通胀目标并合适升息,提出了一个看似明确的检验标准,当时看来距离升息决定似乎仍很遥远。
但今年通胀跳升的现象,让一些官员宣称这已经符合了新的检验门槛,另一些官员却说距离达到目标仍然遥远,而其他官员则因为疫情后经济重启的不确定性而持观望态度。
在美联储采用货币政策新框架时,一些分析师便已预期会出现这种分歧局面。美联储的新框架重点关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通胀率,让通胀率过高及过低互相抵销,但并未明确界定一些关键要素,像计算平均通胀率的时间长度,以及美联储能容忍通胀率超标到什么程度。现在,随着数据的公布,官员对通胀预期和政策反应各抒己见,互相冲突,原本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带将不得不被厘清。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几个月里,美联储将开始通过削减每月1,20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量来减少其疫情的紧急支持。极不确定的则是后续加息的时间点和速度,这是一个影响更大的步骤,而将取决于美联储内部哪种通胀观点最后胜出。
“我原本以为菲利普斯曲线趋平会是最大问题,”美国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埃文斯本周指出。菲利普斯曲线趋平造成过去10年通胀疲软。
但目前通胀率不仅超过了美联储2%的目标,而且远远高于这个目标,进而引爆了关于美联储是否已实现其新框架目标的辩论。
在美联储的政策声明中,新框架目标已转化为一个承诺,即保持低利率,直到“通胀率上升到2%,并在一段时间内适度超过2%”。
美联储较重视的通胀衡量指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在6月同比跃升3.5%。过去一周有三位地方联储银行总裁表示,这可能足以达到检验标准。
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布拉德上周表示,“这是相当大的跳升,足以弥补过去的一些不达标,”而这是设计新框架时的核心部分,“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宣布成功。”
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本周也提出类似的看法,认为今年的通胀数字将使数年平均值升至2%。
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总裁乔治周三时表示,若要说目前感受的通胀足以与升息门槛一致,或许也不为过。
**“并非淡化物价上涨之苦”**
美联储的另外一个目标--就业最大化,也引起不少辩论,对于美国经济离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多远,同样众说纷纭。
但是,关于通胀的讨论尤为复杂,而且快速升温。正如美国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埃文斯所指出的,官员原本预计他们需要努力提高通胀率,并准备长期保持政策宽松以实现这一目标--同时允许就业继续增长,挑战“最大就业”界限。
结果,经济重启带来超乎预期的冲击--劳动力短缺、全球供应问题、需求激增超过美国经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对通胀将永远保持可控一事变得没那么有把握了。
里奇蒙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巴尔金(Thomas Barkin)本周表示,他的核心观点仍是认为通胀已见顶,明年应会放缓。但他也承认通胀比预期持续得更久,不能排除再有冲击事件导致通胀上升的可能性,美联储需要为这两种可能情况作好准备。
巴尔金提醒目前还存在多项可能造成影响的关键变数。
“Delta变种病毒会重创商业活动吗?还是会变成类似流感?它会影响劳动力供给,结果突然之间我们就看不到秋季的复苏,反而是连续好几个月就业市场都非常紧俏吗?...六或九个月后,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又会如何呢?”他说。
美联储高层去年12月接近达成一致共识,认为通胀将会小幅上扬,但不致变成全面性通胀激升,迫使美联储作出反应,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埃文斯便是这个观点的主要舵手。
埃文斯这周表示,他仍认为假以时日,通胀疲软是较大的风险,如果美联储对当前物价跳涨作出反应,结果阻碍了经济迫切需要的就业增长,他会觉得很遗憾。
但他承认,相关讨论已经变得愈来愈复杂。
埃文斯表示,美联储并不是在淡化物价上涨之苦,现在主要的问题更大程度上在于2022及2023年通胀展望,而一部份物价上涨将会逆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