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目标到2025年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地位更巩固 “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更新版)
(新增更多细节)
路透北京8月24日 - 上海市日前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目标到2025年实现“两枢纽”+“两中心”+“两高地”,即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地位更加巩固,“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
与此同时,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生态系统更加成熟,金融科技中心全球竞争力明显增强;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加快构筑,金融营商环境高地更加凸显。
刊登在上海市政府官网的规划 here全文并公布了详细的数字目标,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市场规模达到2,800万亿元左右,较2020年的2,274.8万亿元增长23%。
同时,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规模从2020年的17.5万亿元增加至26万亿元左右,“熊猫债”累计发行规模从3,937.2亿元增加到7,000亿元左右。
规划提出,要大力提高上海金融市场价格影响力,支持“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上海胶”等“上海价格”在国际金融市场广泛使用,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
还要配合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及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扩大境外人民币境内投资金融产品范围,促进人民币资金跨境双向流动。
要深入推进科创板建设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
以下为规划要点摘录:
**“上海价格”**
--大力提高上海金融市场价格影响力,支持“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上海胶”等“上海价格”在国际金融市场广泛使用,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
--支持上海清算所开展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为合规大宗商品现货服务平台开展境内和跨境交易提供以人民币为主的多币种清算和结算服务。
**人民币国际化**
--配合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及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
--支持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建设
--扩大境外人民币境内投资金融产品范围,促进人民币资金跨境双向流动
--支持大宗商品贸易、对外工程承包、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提升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中的收付比例
--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率先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完善本外币合一账户体系,实施更加便利的跨境资金管理制度
--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金融市场**
--深入推进科创板建设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品种;支持保险机构依法合规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加大对企业中长期债券的投资力度。
--着力把好科创板公司质量入口关,加快推动适应科创公司特点的制度创新,持续评估和优化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持续监管、退市等基础性制度。
--研究探索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开展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稳步推进30年期国债期货、代表性市场股指期货及股指期权等产品研发上市。
--支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加强货币、债券市场建设,稳步扩大银行间外汇市场规模,推进银行间利率、外汇、信用等衍生品市场发展
--研究扩大参与国债期货市场的试点银行范围,推动保险资金依托上海相关交易所投资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
--扩大“熊猫债”发行规模。支持境内发行人直接面向国际市场发行“玉兰债”。
**绿色金融&碳中和**
--鼓励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
--加大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融资支持力度
--支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发展碳金融市场,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
--支持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创新产品发展。探索发展碳金融产品,支持推出碳远期、碳互换、碳基金、碳租赁等金融创新
--探索气候投融资试点。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气候投融资业务
--探索发展碳金融产品,支持推出碳远期、碳互换、碳基金、碳租赁等金融创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