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54年地缘角色愈受重视 - 曼谷专栏

东盟(ASEAN)现有10个成员国,分别包括泰国、老挝、越南、文莱、缅甸、菲律宾、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该组织成立于1967年8月8日,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创始成员国外长共同签署《曼谷宣言》(Bangkok Declaration)而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泰国曼谷。
东盟地区的新冠疫情当前形势仍严峻。据东盟资讯部门发布8月5日信息显示,东盟地区感染新冠病毒累计病例7,743,517 人,死亡人数 161,062 人。印尼当天新增病例 35,764 人,连续高居单日最高病例榜首。目前疫苗短缺、接种率低以及医疗条件匮乏仍是这一地区抵抗疫情的最大短板。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民生经济而且造成大众恐惧心理,多个东盟成员国政府因为抗疫不力而遭到民众诟病,导致东盟内部的政治矛盾变得愈发敏感和尖锐。泰国民间呼吁政府下台的声浪越来越高,昨天(7日)逾千名示威者不顾防疫禁令而走上街头,向总理府聚集并要求泰国总理巴育(Prayuth Chan-ocha)下台,警民双方在曼谷胜利纪念碑附近爆发肢体冲突,最终警察动用催泪弹和橡皮子弹驱散集会。与此同时,泰国媒体出现明显分化,不同媒体支持不同政治立场的新闻报道激烈交锋,演变成一场更为扑朔迷离的舆论战。当地媒体采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形容这次反映泰国社会分裂与深层政治矛盾的冲突事件。
马来西亚执政当局同样面临被呼吁解散国会重新选举的政治动荡。对于东盟成员国内部所存在的政治矛盾,泰国的东南亚问题专家比迪教授(Piti Srisangnam)撰文评论称,东盟一体化架构强调接受差异,倾听意见,但互不干涉内政,东盟机制致力为地区和国际社会创造一个可寻求解决方案的平台。透过今年二月发生的缅甸政治动乱,东盟10 国领导人能够就停止暴力、提供人道援助、促进对话谈判和寻求解决方案达成5点共识,如今派遣一位东盟特别代表在缅甸充当和平缔造者。说明东盟机制对控制成员国内部发生的冲突达到了更高的维度。
随着东西方国际形势的变化,东盟作为亚洲区域组织的地缘角色日益受到重视。马来西亚媒体透露,英国上周已成为东盟第11个对话伙伴国。英国外交大臣拉布(Dominic Raab)跟东盟签署“对话伙伴协议”后强调,英国应该深化跟东南亚的连结,同时进一步提防中国。评论称,英国外交大臣拉布自2019年7月上台后已经5次访问东南亚。这将会是英国脱离欧盟以后迈向印太战略(Indo‐Pacific)的重要步骤。
针对所处中美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新加坡总理李显龙(Lee Hsien Loong)日前警告美中强硬对立不会有赢家。李显龙透过阿斯本安全论坛(Aspen Security Forum )明确表示,美国朝野两党达成不断挑战中国的共识或许来自对中国的误判,这是十分危险的。不知美国是否意识到,如果他们认定中国是敌人,美国将面临一个强大的对手。李显龙重申美国和中国应尊重彼此的立场认真考虑相向而行。他此前多次表态新加坡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东盟相关评论认同李显龙的讲话代表了东盟立场。泰文版今日邮报(Posttoday)评论文章强调:至关重要的是,美国和中国要共同努力,避免对双方和世界都造成灾难性的冲突。对于欧洲议会可能以拒绝出席北京冬奥会抗议中国人权问题的倡议,李显龙表示,外国方面必须仔细衡量这种做法能否能够真正改善中国的情况。
美国海军近期在印太海域启动40年来最大规模的全球军事演习(Large Scale Global Exercise 21)),除了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四方安全对话”成员以外,还包括了来自英法等北约战略盟友的舰队。亚洲媒体评论这是美国刻意向中国和俄罗斯显示美军联合盟友的实力。媒体同样对涉及地区安全的热点--南海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尤其是跟中国存在领土争议的越南、菲律宾等国家。越南外交部长裴青山(Bui Thanh Son)上周出席东盟-中国外长视讯会议后表示,越南承诺与东盟各国以及中国配合充分高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且就未来打造中国—东盟关系升级版的建议表示支持。此后接任2021-2024年东盟-中国关系协调任务的国家是缅甸。东盟与中国的关系未来是否会因为美国及其盟友的介入而发生改变,值得各方继续关注。
曼谷 江枫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