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8/2021 - 13:58

日本首相菅义伟内阁中的强硬派代表,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近日在接受澳洲媒体采访中罕见地发出了,澳大利亚应在印太区域内扮演更大作用的呼声。日本防卫相建议他国应如何采取外交政策的发言也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岸信夫在采访中向《悉尼先驱晨报》和《时代报》警告称,中国试图以武力改变印太地区现状;而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权力平衡出现明显变化。他认为,如果在台湾发生一场战役,战况将往向中国有利的方向严重倾斜。岸信夫呼吁澳洲和其他盟国加快步伐,抵抗中国支配印太地区。他在位于东京的防卫省接受访问时说,“日本的防卫政策并未针对任何特定国家,但是日本周边的安全情势日益严峻;我们(日本)必须建立一套自卫的架构。”

岸信夫说,“(中国)正试图以武力和胁迫的方式片面改变现状,并正试图制造既成事实”。他续称,为了应付目前的国家安全挑战,日本必须自力加强防卫。岸信夫提到,关于日本是否会因应安全需要而修改《和平宪法》的问题,将会由日本国会决定;日本国会可能会在今年秋季针对相关宪法议题展开辩论。但他拒绝评论国会事务。报导指,2014年日本在前首相安倍晋三内阁的领导下进行释宪。其内容涉及如果有其他国家向日本的盟国宣战并展开攻击,日本自卫队有权保卫盟国。但随着岸信夫的兄长安倍因健康问题在去年离任,加上受到东京奥运和新冠疫情影响,拖延了日本政界针对相关议题的后续辩论。

另就南海和东海局势,岸信夫指日本已密切注意。他表示,欢迎英国航母打击群和德国护卫舰进入印太地区。岸信夫提醒,中国与台湾之间的军力差距正在逐年扩大。他强调说,“台湾防卫情势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这不只攸关日本的安全,更攸关世界局势稳定”。岸信夫还说,他期盼澳大利亚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扮演领导角色,以抵挡中国“一带一路”的影响;同时希望堪培拉支持日本倡议的“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构想。报导指出,与日方提出的“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投资计划已经在今年三月受到了美国总统拜登的表态支持,日本也在这一倡议的指导下在泰国、印尼、越南和马来西亚投资超过2580亿澳元。

报导指,随着中国在整个地区的疫苗、基础设施和经济外交的升级,东京对去年澳大利亚联邦预算中缺乏对东南亚的资助表示担忧。此后,澳方承诺向东盟提供5亿美元的资金,并向印尼提供15亿美元的预算支持贷款。岸信夫说,“东南亚是一个我们有关键感受的地区。澳大利亚在东南亚地区以及太平洋岛屿上空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补充说,“因此,我希望澳大利亚在促进这一自由和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愿景方面表现出领导力。”

无独有偶,澳大利亚的两位前总理,工党的陆克文(Kevin Rudd)和自由党的阿博特(Tony Abbott)也在近日发表的文章和接受的采访中,相继就印太问题提出了颇吸引眼球的看法和观点。陆克文在由印度媒体《周日卫报》刊登的客座文章中提出,有关在其总理任期内澳大利亚破坏了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说法是一个“谎言”。陆克文说,提出相关观点的文章“没有提出任何确切的证据或经验来源来支持其不准确和诽谤性的说法。”他表示,澳洲是在自由党籍前总理约翰·霍华德(John Howard)的领导下于2007年作出了退出四方安全对话的决定。

陆克文透露说,“此外,(当时)也没有其他政府愿意推行这一计划。其最大的倡导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07年底被福田康夫取代,福田康夫拒绝了安倍晋三对四方安全对话和民主国家联盟的设想”。他说,“美国的布什政府为对抗伊朗和朝鲜的核计划而寻求北京的支持,但其坚持认为不会有 ‘部长级或次部长级’的四方会议。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明确拒绝了任何四方安全对话,称其‘从未进行过’,他将把印中关系作为‘当务之急’来优先处理”。陆克文说,“那是在2008年1月10日,在我国政府承认四国首都的共识立场并重申霍华德政府的立场之前几乎一个月。”

陆克文的继任者,阿博特则在《澳大利亚人报》撰文表示,因为贸易交易既关乎政治,也关乎经济,“印度和澳大利亚之间迅速达成贸易协议将是民主世界向中国外倾斜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会促进两国的长期繁荣。阿博特在文中写道,“世界上的‘新兴民主超级大国 ’是我作为总理习惯性地描述印度的方式。随着世界上另一个新兴的超级大国几乎一天比一天变得更加好战,印度尽快在各国中占据其应有的位置符合所有人的利益。而且,由于贸易交易既关乎政治也关乎经济,印度和澳大利亚之间迅速达成协议将是民主世界向中国外倾斜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会促进我们两国的长期繁荣。”

阿博特称,“这场大流行病用闪烁的霓虹灯显示了世界对中国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包括在关键的供应链中,可以像水龙头一样开启和关闭。但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问题的答案都是印度。虽然目前没有中国那么富有,但作为一个民主法治国家,作为世界第二大钢铁和医药生产国,以及拥有自己版本的硅谷,印度完全可以在全球供应链中替代中国。”

阿博特称,“澳大利亚和印度是天然的合作伙伴。我们的部队在加里波利、马来亚和阿拉曼一起作战。现在有将近一百万具有印度背景的澳大利亚人,他们已经很容易地融入了澳大利亚团队。我们的规模和水平足以发挥作用,但并没有大到令人生畏的程度”。他说,“与其他和印度的关系不同,我们不需要经历一段充满矛盾的历史。我们的挑战是克服印度的传统保护主义,以及将贸易谈判视为零和游戏的倾向,以达成一项将使世界对民主更加安全的协议。”

阿博特指出,“印度目前是我们的第七大贸易伙伴,每年的双向贸易额约为300亿美元,尽管受到关税的阻碍,而且双方都认为这两个国家并不总是一个做生意的好地方。经过10年的绿色阻挠和法律斗争,阿达尼煤矿终于要从昆士兰向印度出口第一块煤了,但这块煤将被征收2.5%的关税,尽管是印度人拥有和经营”。

阿博特提到,“两国现在都在加强其谈判团队,以期至少在今年年底前达成一项‘早期收获’的贸易协议,作为迈向更深层次伙伴关系的一大步。印度已经是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到目前为止)留学生来源国,但这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他说,“根据莫迪总理的‘印度制造’计划,如果印度要取代中国成为规模化的制造业投入来源,澳大利亚可以随时取代中国,成为稀土和其他战略矿物的主要供应来源。随着壮观的基础设施计划的实施,以及全面的私有化,印度应该成为澳大利亚投资基金确保长期稳定回报的地方。”

阿博特称,“随着大流行病加速了世界秩序的变化,澳大利亚为使印度在伟大的民主国家中发挥领导作用而做出的努力也引起了更广泛的共鸣。如果澳大利亚的商界和官场能够像他们长期以来对中国所做的努力一样,与印度建立‘家庭’关系是有可能的,而在中国,特别是在党国体制下,这种关系是不可能的。”另就历届澳洲政府关于印太地区这一新兴地缘政治概念的政策制定,据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介绍,“陆克文的工党政府在2007年赢得执政,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国防白皮书,当政策在2009年5月交付时,标题中就有地理因素,即《在亚太世纪保卫澳大利亚:2030年的武装力量》。”

在稍后朱莉娅·吉拉德(Julia Gillard)废黜陆克文的总理职位并以微弱优势赢得2010年大选后,她下令发布了两份白皮书:2012年发布的《亚洲世纪的澳大利亚》白皮书和2013年版《国防白皮书》。分析人士表示,吉拉德政府制定的两份政策声明即使没有冲突,也肯定参与了一系列关于该地区性质及其未来的辩论,甚至包括该地区的名称和范围。澳洲国防部对“亚洲世纪”的回应是拥抱“印度-太平洋”,这个概念在其2009年版《国防白皮书》中没有被提及。2013年版《国防白皮书》使用了58次“印度-太平洋”,而在语言上对“亚洲世纪”给予了最低限度的尊重(提及10次)。

2013年版《国防白皮书》的战略展望指出了区域秩序的两个决定性特征:第一,美中关系的“极端重要性”;第二,“一个新的印度-太平洋战略弧”正在形成,通过东南亚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当自由党-国家党联盟赢得2013年大选时,在该版国防白皮书发布四个月后,《亚洲世纪的澳大利亚》白皮书被从新总理阿博特的网站上清除。“亚洲世纪”的用法逐渐消失。澳洲国防部为堪培拉提供了该地区的新结构,即“印度-太平洋”是2016年版《国防白皮书》2017年版《外交政策白皮书》的核心。

分析人士指出,从亚太到印太的转变,不仅仅反映出地理上的扩大,也反映出环境波动和地缘政治力量地变化。2017年版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白皮书》中“有争议的世界”一章,在“印太地区的权力转移”的标题下,描述了这种竞争。其内容写道,“中国经济增长的复合效应正在加速相对经济和战略重要性的转变。在印度-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包括东南亚,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正在增长,与美国相当,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了美国。印太地区未来的力量平衡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中国以及日本和印度等大国的行动。”

2020年7月1日,澳大利亚现任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的政府发布了《2020年国防战略更新》,这标志着澳大利亚对其国防战略地进一步调整,将对印太地区的安全形势造成更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