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8/2021 - 15:55

法广:美国副总统贺锦丽抵达新加坡访问。您怎么看贺锦丽此行想要传达的信息呢?

莊嘉颖:我觉得贺锦丽这次来访,不仅是美国派副总统来这里。她的出访是在国防部长之后(美国国防部长7月底曾到访新加坡、越南和菲律宾——法广注)。之后,美国国务卿也同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亚洲国家的外交部长开过几次线上会议。所以,我觉得这是拜登政府希望表示对亚洲的重视。当然,拜登政府有意愿提升合作,表达美国对亚洲的承诺,但是他能不能做到,我觉得不只在于出访,还要看他们提出的合作方案,要看美国国会是否有后续的动作。两个比较重要的例子,一个是国会是否会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另一个是美国会不会开始重新加入CPTT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并得到国会的许可。

当然,新加坡关注的议题很多,但最有象征性、对美国在亚洲持久的承诺是否有进一步的发展,其实就是看美国国会是否通过联合国“海洋法”的许可,然后开始做出重返CPTTP(的努力)。可能有些议题在时间上会排在这两项议题之前,但我觉得这两点比较有象征性,因为它意味着不仅是行政部门的意愿,也是国会的意愿。

法广:但眼前的阿富汗危机是否也影响亚洲国家对美国的安全承诺的信心呢?

莊嘉颖:我觉得,对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对美国的安全承诺的信心打击最大的是川普政府(的政策)。其实之前,奥巴马政府时期,情况还比较好。川普政府之后,美国正从阿富汗撤军,撤军的方式看起来显得比较乱,这对民众对于美国安全承诺的信心,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但对于那些决策者以及那些长期观察美国在亚洲(政策)的人而言,美国撤离阿富汗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原因有两个。一是亚洲,尤其是西太平洋,对美国的战略影响远超出中亚。在东亚地区,美国不单单是和一些国家有伙伴关系,美国与南韩、与日本、与澳洲等国的同盟关系也建立在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承诺,所以,美国如果要更动在东亚的布局,其实需要关心的事情会更多,对它的影响会更大。另外一点是,如何看待阿富汗问题?其实拜登政府上台时就讲:美国的重点一是放在国内,克服疫情等等,第二是把战略重心调整到东亚。所以,阿富汗撤军表示美国其实在兑现它此前所说,在把更多资源从中亚,转移到东亚。

新加坡为何更倾向与美国合作?

法广:新加坡常年努力在大国角力中谋求平衡,但是在中美关系日益对立的背景下,新加坡是否还能保持中立、保持平衡呢?

莊嘉颖:在中美之间找到空间,推广自己的利益,新加坡长期希望如此,现在也还有这样的意愿,可是它面对的挑战并不是新加坡有没有意愿这样做,而是整个环境是否允许新加坡继续这样做。如果中美关系恶化到某种程度,新加坡的不选边站可能造成某一方,或者双方的不信任、猜测,这就表示这种不选边站的策略面对的挑战、面对的风险,甚至面对的代价会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可能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战略地位,可是,怎么调整也是问题。因为它要么就向中国或者美国靠拢,另外一个选择,是找到其它伙伴合作,尤其是在东南亚区域的伙伴,希望这样能够对中美双方表示:在这个区域内,没有太多东西可以角逐,没有太多事情可以竞争……可是它能不能找到这样的伙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号。

法广: 与一些周边邻国不同,新加坡与美国并没有同盟关系,而面对中国,新加坡也不像菲律宾、或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与中国有南海岛屿主权争端,如何看新加坡与美国合作的利益所在呢?

莊嘉颖:新加坡没有领土争端的考量。它的考量在于让整个区域比较稳定。新加坡比较会强调与美国合作。一方面因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没有领土争端,会被卷入的一些事情,虽然与美国的利益有相当的关系,但并没有那么直接。第二点,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它相对会比较注重航海航空自由,相对比较注重一些规则——以大国来说,它比较会遵守,不是绝对是这样,是比较性的会遵守(规则)。所以,新加坡认为,与美国合作,作为一个小国,因为有一些大家公认的规则,它比较有空间发挥,比较有机会提出自己的一些利益,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也得到相对的尊重。所以在这方面它会比较喜欢与美国合作。第三点是,新加坡领导人长期比较担心新加坡在区域不同族群的复杂关系中,难以找到可以立足的地方,而与美国合作,美国的族群关系与东南亚局势非常远,新加坡与美国合作不会与这些族群和文化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