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数千稻农谋求机械化耕作

本台RFI法文网2021年8月27日周五刊文报道说,在刚果(金)南部,距离卢本巴希港(Lubumbashi)大约200公里的本克雅镇(Bunkeya)。有5千多名稻农想要让收成实现增产两到三倍,以期让当局减少稻米的进口量。他们现已结成合作社,旨在推动机械化耕作。
据本台RFI通讯员德尼兹(Denise Maheho)从卢本巴希(Lubumbashi)发回的采访,介绍在姆西里王国(royaume de M’Siri)的本克雅镇(Bunkeya),稻米种植至关重要。每户都至少有一片稻田。
大量可耕地处于闲置
手持锄头的莫伊兹(Moïse Kinsenda)是一名六旬老人。他领着本台通讯员参观了其在距离村庄5公里外的田地,位于一个一望无边的平原。老人在田头介绍说,从一颗芒果树算起,到一颗灌木为止,都是她的地,总共有36公顷,现已开始整地。他接着说,开耕前,先焚烧(杂草)。十月份起开始播种,但手工耕作,无法大面积开发。每年只能耕种两到三公顷。

老人边忙边说,稻米种植是本克雅镇(Bunkeya)大多数家庭的收入来源。这里的玉米地越来越少,因为,那是自用的口粮作物。而稻米耕作则有利可图,可以带来财源,用于修造房屋、添置衣物,保证孩子们的教育费用。比如,每位农夫通过留下4袋或5袋大米,用作储蓄。
本克雅镇(Bunkeya)有数百公顷的可耕地,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名即将开耕的农夫呼吁国家予以支持。他说,为了加强生产,必须给民众予以财政上的支持,提供机器设备和拖拉机。届时就能生产很多稻米,供应所有的大城市,也将不再需要从国外进口大米。
结成合作社提升能力
刚刚向当地稻农提出的第一个解决办法是:结成合作社,定名为Numba Ya Mabale。然后,配备生产资料。合作社理事会的一名成员说,今年,当地酋长装备了14台农用拖拉机,供农民们使用,为社会推广提供了活力。因为,潜力是有的。
这一合作社还预计,在其成员的出产之外,在本季度至少耕作100公顷,仅此就能生产大约400吨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