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中國企業研究團隊聯席董事張順成表示,上半年國企發債淨額表現強勁,但存在差異,自從去年11月永城煤電違約後,削弱投資者對國家支持較弱的國企預期,因此部份地區出現發債淨額收縮;包括河南、山西、遼寧等地二級市場信用利差明顯上升等。

不過他指,近兩個月信用利差出現收窄或企穩,部份原因是地方政府採取措施恢復投資者情緒,例如建立國企信用穩定基金等,金額介乎200-300億元人民幣。

但他認為,下半年不同地區信用分化情況會持續,財政實力較弱地區的國企,將仍面臨較高融資成本。

張順成表示,下半年國企違約風險主要風集中在自身信用較弱、高度商業化,及來自財政實力較弱地區等。他又認為違約大部份是企業自身行為導致,例如過度投資、企業管治較弱、債務結構不太健康、還債渠道不太多元化等。

惠譽指,上半年在岸市場國企違約有大約356億幾人民幣,涉及10間企業;民企違約額有269多億元,涉及16間企業。離岸市場有1間國企違約,涉及20億美元;民企違約有4間,涉13.7億美元。惠譽又指,雖然國企違約率不高,但相信存在低估情況。